正文 中韓國際物流發展現狀與中國物流發展模式選擇(1 / 3)

中韓國際物流發展現狀與中國物流發展模式選擇

中外物流業

作者:俞雯

中、韓作為傳統貿易夥伴,貿易往來的曆史悠長。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中韓兩國建交二十二年,雙邊貿易額已由最初的5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2905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28.55%。目前,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預測2015年上半年中韓兩國將正式簽署FTA(中韓自由貿易協定),這對於發展兩國經貿關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當前中韓國際物流發展滯後已成為製約兩國貿易往來的“瓶頸”。如何科學、有序地發展中韓國際物流,已成為當前發展兩國經貿關係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中韓國際物流發展現狀、麵臨的問題等方麵進行探究,進而提出了促進兩國國際物流發展的新模式。

一、中韓國際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韓國際物流運輸時間、過關時間不斷被降低

2010年,為了優化中韓國際物流裝卸次數、運輸成本等,我國與韓國簽署了《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協定》。在簽署協議之前,韓國的貨物需經多次周轉才能到達我國超市、專場等指定地點,費時且費力,運輸成本、排放量都較高,不符合低碳經濟發展。在簽署協議之後,貨物直接進集裝箱、上船,裝卸次數、運輸成本、排放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同時,中韓兩國均加大了港口物流的發展,從我國來看,目前北京、上海、青島等城市均著力於建設發展綜合性的物流中心。如上海已發展成為全球特大型港口,201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達6.32億噸,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從韓國港口發展來看,光陽港的戰略重心轉為集裝箱業務,自2014年已將其泊位增加至33個。光陽港目前吸引了眾多中韓兩國的物流企業,集倉儲、配送、加工等,並依據產品特性、物流特點,科學規劃運輸方式,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正是中韓兩國港口物流的大力發展,以及保持良好的合作態勢,從而使得中韓國際物流的運輸時間、過關時間都得到降低,同時也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率。

(二) 中韓國際物流航線不斷增加,向“海、陸、空”立體式發展

從地理位置來看,韓國與我國沿海省市隔海相望,環渤海經濟帶是中韓兩國海運流通最頻繁、最便利的通道。近年來,我國本土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如青島遠洋大亞物流公司、中遠洋等,紛紛開展了韓國物流企業的合作,從而縱深發展了中韓國際物流航線。從地理位置來看,我國山東省與韓國的直線距離最短,從威海到仁川僅有93海裏。由此,雙方經貿合作關係長期保持著良好的態勢。早在1995年時,韓進海運便在山東青島設立了中國第一家物流分公司,由此也推動了雙方物流邁向新台階。隨著中韓陸海聯運協定的簽署,改變了原有單一的“威海——仁川”航線格局,中韓國際物流航線不斷增加,已新發展了“煙台——平澤”、“煙台——木浦”、“青島——木浦”等航線。在2011年上海港也新開了國際集裝箱航線50餘條,其中就包括到韓國仁川港、釜山港、光陽港。除此之外,天津港、大連港等都增加了到韓國的物流航線。尤其在2015年雙方正式簽署FTA後,隨著中韓兩國貿易往來不斷深化合作,兩國的國際物流航線還將不斷增加與發展。

(三) 中韓國際物流貨物總周轉量增速不斷增加

自中韓兩國建交二十二年,中韓兩國貿易總額保持高速增長的格局,雙邊貿易額已由1992年的5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2905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28.55%。目前,韓國已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與此同時,中韓兩國之間貨物總周轉量也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十年間中韓兩國貨物總周轉量由2005年的15204.8億t·km增加到2014年的25832.7億t·km,增幅高達269.9%。貨物周轉量能夠較為全麵地反映運輸生產成果,通常是運輸經濟重要的考核指標。總體而言中韓兩國貨物部周轉總量增長態勢較好。盡量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韓貨物總周轉量急劇下降,而後,隨著兩國經濟逐漸複蘇,貨物總周轉量保持平穩上升勢頭,運輸效率大幅度提升。

二、中國與韓國在國際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差距比較分析

(一)中國國際物流係統效率低、成本高

當前,與韓國相比我國國際物流係統效率低下、成本高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兩國雙邊貿易往來經濟的發展。成本過高是中國國際物流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以2014年為例,我國國際物流成本占到GDP總額的49.72%,韓國國際物流成本占GDP總額的15.3%。而美國、日本這一比重僅為8.7%和7%。由此可見,我國國際物流成本過高,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與韓國也存在著較大差距。同時,我國國際物流係統的銜接較差,造成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運輸、倉儲時間長,裝卸次數過多,由此造成運轉效率低下,既耗費人力、物力,還延長了物流時間。以貨運汽車的生產率為例,我國單車年產量約為3萬噸公裏,韓國單車年產量是我國的9倍多,約為28萬噸公裏。另外,我國國際物流速度慢也是製約中韓兩國經貿往來發展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國國際物流采用集裝箱等高效運輸形式的比重較低,造成物流速度慢。我國鐵路貨運的平均運營速度為46.4公裏,公路貨運的平均運營速度為50公裏,而內河航運速度則更低。除此之外,貨物在庫周轉時間較長也造成了國際物流速度慢。如我國原材料等物資的在庫周轉時間平均為3-6個月。總體而言,在中韓國際物流發展中,我國相比韓國存在著物流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等差距,已成為當前發展中韓國際物流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