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公聽後:“善”!隨令大將司馬錯率領十萬秦軍精銳急馳蜀都拒抗楚軍。蜀國侯明知秦乃虎狼之國,請秦軍入蜀護國,無疑是引狼入室。可他也實在沒有其它辦法,因為若不是這樣做,楚懷王肯定不會放過蜀國,楚軍肯定會把蜀軍全部消滅掉。他無路可走,避無可避,求生的希望促使他隻好請狼拒虎。於是,秦**隊終於到了蜀國,蜀都是暫時保住了,可從此以後,蜀國欠秦國的情、秦國的債也就再也還不清了,蜀國隻能變成了秦國的傀儡政權,蜀國的軍隊也就隻能成為秦軍的傀儡軍隊了。司馬錯的十萬秦軍一出廣元,隨占住綿竹、德陽和成都外圍,把蜀國侯輝的軍隊牢牢地控製住。
楚懷王的軍隊從巴東、巫山,一直打到成都、綿陽附近,一口氣吞掉了現在的整個重慶地區、貴州西北部和四川東部,近一年的奔跑和連續作戰,軍士和馬匹都已經很疲勞。這時,蜀國侯在成都的軍隊還有十五萬,連同司馬錯所率的十萬秦軍共二十五萬兵。楚懷王見秦將司馬錯率十萬秦軍救援蜀都,秦、蜀軍隊又隻守不戰,隻好暫時放棄攻滅蜀國的打算,率領大軍於公元前4年(楚懷王三年)班師回到楚都荊州。並設置了巫郡,管轄巴渝、川東的廣大地區,隨後又改巫郡為巴渝郡,郡治從巫山移至渝邑(現在的重慶),管轄範圍相當於現在四川省的巴中、南充、遂寧、資陽、宜賓以東和整個重慶市的地區,而黔中郡也不再是楚威王時期的貴州東北部的一塊,而是擴展到整個貴州省了。僅一年多時間,楚懷王拓地一千五百裏,楚國新得了比楚威王時期設置的黔中郡兩個還要大的領土。消息傳到楚都,舉國歡騰,民心振奮,士氣高昂。回軍的路上,又新招五萬兵,駐守巴渝。
楚懷王率大軍回到荊州,隨令大將屈莊、唐蔑各率十萬楚軍出九江和長沙,南下盡取湖南的湘潭、株州、衡陽至郴州和江西的豫章(南昌)、宜春、撫州、吉安至贛州,拓地千裏,新設立了六個縣。這時,楚國幅地已達七千五百裏,人口三千萬餘,已占得現在的湖南、江西、貴州省全境。地方行政區域為八郡五十四縣,有一百一十萬的野戰軍隊。而這兩年,秦國擴地無進展,徒增軍隊十萬而已,但卻基本在軍事上控製了蜀國。這時,秦國人口依然是七百多萬,卻有七十萬軍隊,兵民比例是楚國的三倍,可謂窮兵黷武。但就總體實力看,秦國與楚國還相差好遠。如果楚懷王也象秦惠文公那樣擴軍備戰,不顧黎民百姓生活的話,那麼,楚國的軍隊也就變成三百萬兵了。
秦國惠文公命大將司馬錯率十萬秦軍救護蜀國,這無疑是在向楚懷王起公然的挑釁,這對血氣方剛、一身霸氣的楚懷王來,很難吞得下這口惡氣。然而,楚懷王的西宮就是秦惠文公的親妹子,而秦惠文公的南宮羋秀也是楚懷王的宗妹,怎翻臉成仇呢?至此,秦、楚關係從一向親善到開始惡化,終於釀成了公元前5年的楚懷王二十萬楚軍與秦、蜀兩國二十多萬聯軍在漢陰平川展開了一場生死的對決,這就是著名的漢陰之戰。
公元前5年春(楚懷王四年、秦惠文公十三年,秦惠文王元年),這一年,正是秦惠文王開始自稱為王、準備問鼎中原的一年。楚懷王一麵命昭陽率大軍北上,在襄樊、南陽、方、葉等地布防,一麵親自和昭睢點齊二十萬精兵出當陽,向上庸、褒漢(漢中)開拔,聲言討伐蜀國侯於公元前7年(楚懷王二年)乘楚國哀、南下侵略楚地的不義行徑。為何楚懷王討伐蜀國要到褒漢(漢中)去呢?哦!原來是這樣,漢中(現陝西西南部的漢中市一帶)那時是蜀國的地方,是從關中到四川盆地的必經之地。
有周一代,現在的漢中市這一帶是為褒國,領土從略陽縣到城固縣三、四百裏地。因此,有些史書也稱這裏為褒漢。 公元前77年,由於華縣的鄭國人因避北狄和犬戎的入侵,有一部分鄭民逃到漢中南岸定居,這一帶便稱為南鄭。後來秦國將國土擴張到陝西東部,華縣一帶便成為秦國的領土,自從公元前451年,秦國便開始在南鄭築圍土城,秦國人便稱漢中是他們秦國的南鄭。再到了後來,褒國被蜀國打敗,褒國的國土(漢中)便成為蜀國領土。《華陽國誌?蜀誌》:“周顯王之世,蜀侯有褒漢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