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秦王獻地張儀饒舌,將計就計商邑商於(1 / 3)

於是,秦惠文王一方麵在關中迅征兵十萬,連同所剩的秦國兵力共四十五萬,命五萬秦軍開到潼關,歸樗裏疾率領,庶長章率十萬秦軍出藍田,經商洛、到丹鳳駐紮,甘茂率十萬秦軍準備潛行到隴南,司馬錯率十萬秦軍坐守鹹陽,剩下的十萬秦軍駐守陝北和西雍。另一方麵命張儀攜帶金錢美女、珍珠寶貝去向楚懷王求和。張儀見到楚懷王歎息:“大王為什麼要興兵攻伐秦國幫助齊軍呢?我真為大王擔憂哦”!

楚懷王:“何憂之有”? 張儀:“我聞越王已舉傾國之師,盡出會稽(越國都城紹興)北上,名義上是為了幫助魏國攻打齊軍,實際上是伺機攻取楚國的淮北、淮南、阜陽和周口,大王不揮師東進,擊退越軍,卻在此與秦軍相拚,倘若齊軍南下,與越軍合擊泗上、徐州,則楚軍危了。到時,大王不僅泗上、徐州,皖淮之地盡失,而且韓軍襲方葉、魏軍攻襄陵、越軍取周口,然後與魏韓軍隊合擊楚國的許昌,楚軍則大危了。大王想攻伐秦國,秦國乃四塞之地,易守難攻,不可圖到。大王若西不能圖秦,東又失卻大利,伐秦助齊對楚國有什麼好處呀!大王何不西與秦國聯合,東進圖取齊地呢”?

楚懷王:“楚與秦聯合又有什麼好處呢?齊乃大國,又那麼容易圖到嗎”?張儀:“大王有所不知,現在秦惠文王派我前來向大王求和,願意獻金錢美女、珍珠寶貝和商邑之地給大王,大王何不在這個時候,答應秦王,兩國修好,互不侵犯。這樣,秦王必然感恩於大王,楚國的西麵則無憂患了,此利一也。楚國西麵無憂,大王便能揮師東進,盡圖越國的地方,此利二也。大王再以得勝之師,北上圖齊,此利三也。有此三利,又能擺脫目前東、西兩頭不顧的困境,何樂而不為呢”?楚懷王喜悅的:“那好!我就看在楚、秦世代姻親的份上,關東的楚軍就此罷兵,楚、秦兩國修好,互不侵犯”。

當晚,楚懷王擺設宴席,犒賞三軍:“商邑六百裏地,自商洛、過經洛南、少習關、山陽、回商州十五邑,周長六百裏的丹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楚國的地方,我祖宣王三十年,商鞅乘我楚軍東進淮北,便南下奪取我商地至少習關,我父威王立,對此念念不忘,隨把名字魁改為商(楚威王叫熊商)。現在如果張儀所的是真,那麼,楚國也就不用大動幹戈,而複得商於之地了”。

眾將皆:“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唯有大夫陳軫:“秦國之所以獻地給大王,是因為害怕楚軍與齊軍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現在還沒有得到地,便先和秦國修好,齊湣王必然怨恨。要是其中有詐的話,大王必然會遷怒於秦國。這樣,楚國便會則西起秦兵患害,北受齊軍怨恨,若是動起幹戈,秦、齊兩國同時兵至,楚國則孤單了。為何不等拿到地,再和秦國修好,這樣也不遲嘛”。

楚懷王:“陳大夫所有理!其實,張儀沒來求和,本王就已經停兵不進了。為什麼呢?因王後的‘敲山震虎’和‘引蛇出洞’已經奏效,我已收到可靠情報,越王無強已舉傾國四十萬大軍出會稽北上,十萬越軍駐紮在姑蘇、十萬越軍駐紮在廣陵、二十萬越軍出廣陵,兵分二路,一路北上,企圖奪取我淮安、宿遷、睢寧和淮北諸地;一路西進,企圖奪取我淮南、阜陽、周口和皖北諸地。我正要準備揮師東進,迎頭痛擊越軍,平定越地江東。現在秦王派張儀前來求和,正好做個順水人情,又得其財寶美女或許還可以複得商於的祖地,不是很好的買賣嗎”?

上柱國昭睢:“秦**隊雖然新敗於曲沃和函穀關外,但關中、鹹陽尚有四十萬大軍,現在使張儀前來獻地求和,會不會是想爭取時間,重新部暑兵力,趁我大軍北上東進,重演當年商鞅的伎倆。現在,我南陽、襄樊兵力很薄弱,大王可要心堤防呀”!楚懷王點頭:“秦惠文王和張儀若想算計我商南、南陽,本王就將計就計,奪回商於之地。現在,齊湣王已命大將匡章率七萬大軍從荷澤南下,經楚地的襄陵、許昌、方葉、南召到商南相助攻伐秦軍”。陳軫:“大王!勿忘王後臨行前的叮囑‘西結秦,北製東打’。對齊軍不可調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