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楚軍六路大反攻,魏韓聯軍形如累卵(1 / 2)

七月八日,襄陽城內,楚國南宮王後鄭袖站於昭明台,用楚懷王的兵符、令箭,向各路楚軍將領發出全線出擊的反攻詔令,詔令上說:“魏、韓無道!乘火打劫,掠我國土,殺我楚民。江漢軍民,同仇敵愾,相繼於襄陽、樊城、商南、西峽、南召,大敗魏、韓三十七萬入侵聯軍,僅僅十二天,楚國軍民一共殲滅魏軍十四萬四千名、韓軍十四萬人。公孫衍、韓當惶惶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魏、韓南下的侵略軍,現在已經成為驚弓之鳥。各路楚軍自七月九日開始,從洛陽到鄢陵,全線出擊,向魏、韓軍隊發起全麵反攻,不失時機的打擊敵軍,收複失地。我軍的口號是:‘魏、韓投降!打到韓都、魏都去’!令唐蔑為主將、樊離為副將,率本部的四萬楚軍騎兵、十萬楚軍步兵收複寶豐、郟縣、禹州、古城、陘山。然後兵分二路,一路由樊離率領,與司馬昭滑合擊汝州韓軍,一路由唐蔑率領,與昭睢、景奎會合,奪取長葛。令昭睢、景翠率本部的九萬楚軍騎兵收複平頂山、襄城,到許昌與唐蔑、景奎二軍,合擊長葛的二十萬魏、韓軍隊。許昌的三路軍馬以昭睢為統帥。令洛陽、新城的司馬淖滑、熊彪率軍收複汝州失地。令侯醜為大將,率十萬大軍駐守商邑、商南。令昭睢留守在商南的七萬楚軍步兵迅速趕回襄樊,沿途肅清鄖西、鄖縣、十堰、丹江口一帶甘茂留下的殘兵餘孽。然後,分兵二萬駐紮於十堰市,五萬回襄樊駐守,令鄧通火速趕回襄樊領兵,不得有誤”!

七月十日,楚將司馬淖滑、熊彪、唐蔑、樊離、昭睢、景翠、景奎的六十萬大軍奉令全線出擊,向魏、韓軍隊發起全麵反攻。首先是楚將唐蔑、一接到王後鄭袖的八百裏快馬令傳,即與樊離各自率領二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殺向禹州,而鄧通則奉命率著二十四名輕裝騎兵,日夜兼程地趕回襄樊領命。逃到禹州的公孫衍聞訊唐蔑、樊離的二路大軍殺來,知道自己的六千魏軍騎兵、五萬魏軍步兵,怎麼也抵擋不住唐蔑、樊離的四萬楚軍騎兵、十萬楚軍步兵的攻擊,急忙下令放棄禹州,率著軍隊逃到長葛。於是,唐蔑、樊離的二路楚軍兵不見血,不費吹灰之力,僅在三天的時間內,便先後收複了寶豐、郟縣、禹州、古城、陘山的全部失地。

七月十四日,唐蔑率領二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駐紮於古城,這裏距長葛大約二十裏路,而樊離則奉命率領二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西進汝州。同是在這一天,昭睢、景翠的九萬楚軍騎兵,從南召出發,分二路奔向平頂山和襄城。南召到平頂山雖然是七十多裏路,但昭睢、景翠的楚軍全部是騎兵,二個多小時便可奔到。平頂山和襄城隻有數千名魏軍把守,昭睢、景翠的騎兵未到,他們便都棄城往北逃命去了。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依然逃不過楚軍騎兵的追擊。昭睢、景翠的九萬楚軍騎兵便於七月十二日,馳至靈井鎮和尚集鎮駐紮,與守護在許昌的景奎的十五萬楚軍會合。

七月十四日,昭睢、景翠、景奎隨各自率領四萬楚軍騎兵、四萬楚軍步兵,分別駐紮在石固鎮、蘇橋鎮和小召鄉,而唐蔑的二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則向東推至坡胡鎮,四路楚軍將士,準備合擊長葛的魏、韓聯軍。

也是在七月十日,司馬淖滑、熊彪接到王後鄭袖的八百裏快馬的命令,隨分兵二路向魏、韓軍隊發起攻擊。這時,司馬淖滑、熊彪共有四萬三千楚軍騎兵,十四萬楚軍步兵。其中,新安駐有一千楚軍騎兵、一萬楚軍步兵,孟津駐有二千楚軍騎兵、二萬楚軍步兵。熊彪率領二萬楚軍騎兵、六萬楚軍步兵在偃師,與魏章的八萬魏軍對峙。司馬淖滑率領二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駐守伊川,對抗汝州和宜陽的八萬韓軍。

幾天前,韓當帶著二千韓軍騎兵、二萬韓軍步兵敗逃回汝陽,司馬淖滑、熊彪就已經知道公孫衍、韓當慘敗而回,三十萬南下的魏、韓軍隊所剩無幾。伊川、偃師楚軍聞訊,士氣更是高漲,司馬淖滑、熊彪,正在籌劃怎樣打擊汝州的韓軍,及至接到鄭袖傳來的命令,知道唐蔑分兵,由樊離率領二萬楚軍騎兵、五萬楚軍步兵合擊汝州的韓軍。因此,司馬淖滑隨留下一萬楚軍步兵把守伊川,親自率領二萬楚軍騎兵、四萬楚軍步兵南下攻打汝陽。韓當聞訊,自知楚軍勢大,無法抵擋,便自動放棄汝陽,率著二千韓軍騎兵、二萬韓軍步兵急忙撤往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