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饒舌誘說無強,越王魯莽舉兵伐楚(1 / 3)

再說景翠奉王後鄭袖之命,率領九萬楚軍騎兵從棗莊出發,南下直奔廣陵。為什麼鄭袖要令景翠率著九萬楚軍騎兵,南下廣陵呢?因為這時楚懷王的大軍與越王無強的大軍還在殊死鏖戰,雖然整個戰局的勝負已經很明了,但是還沒有結束。鄭袖是要以霹靂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平定江東,隨令景翠率領九萬楚軍騎兵馳援廣陵。這廣陵之戰,是公元前312年(楚懷王十七年)七國大戰中,最為慘烈而又時間最長的一戰,楚、越雙方,先後投入的總兵力是楚軍五十五萬,越軍七十萬。

公元前312年二月初,楚懷王令昭睢坐鎮南陽、兼領新城(伊川、汝州、宜陽、新安、孟津)的二萬馬軍、十三萬步軍,並命商南的屈匄,隨同張儀前去接收領地,並密授其調動漢中軍隊的兵符,囑其相機從事。隨後,楚懷王便與昭滑統帥馬軍十萬、步軍二十五萬,出洛陽、移師許昌、準備東進打擊越國軍隊。到了許昌,楚懷王又留下五萬步軍歸景奎率領,駐守在禹城、古城和陘山一帶,以加強對韓、魏兩國軍隊的防備力量。接著,楚懷王便與昭滑率領十萬馬軍、二十萬步軍出許昌,直奔毫州。

這時,探馬飛奔來報說:“啟稟大王!越軍二十萬已經兵分二路出廣陵,一路由大夫範理率領,北上走陸路,攻占我高郵、興化、寶應、淮安,正向宿遷挺進。一路由越王無強率領,走水、陸二路,攻占我天長、金湖、盱眙,正向五河進發”。楚懷王聞奏,便命大將軍昭滑率領五萬馬軍、十萬步軍火速向東開拔,打敗範理的十萬越軍以後,便迅速南下,於廣陵會合,而楚懷王自己則率領五萬馬軍、十萬步軍迅速馳向五河。這越王無強為何無緣無故要率領軍隊出廣陵,攻占楚國的領土城邑呢?難道越王無強不知道楚國有一百多萬軍隊,是所有諸侯中的超級大國嗎?這!還得回過頭來說起。

自從去年春,越王無強見了秦惠文王、魏襄王的照會和聞訊楚軍北上的動向,隨召集大臣議事說:“現在秦、魏、韓聯軍在與楚、齊對決,中原大戰在即,秦惠文王、魏襄王照會我出兵相助,我欲借此機會,率領軍隊沿長江西進,打擊楚軍,擴土至皖南、九江、鄂漢,大家看看可行嗎”?有臣奏道:“大王不妥!現在戰局未明,大王若發兵,楚王必率大軍東進迎擊,楚軍勢大,不可以與它正麵交鋒。不如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大夫範理說:“這樣會得罪秦、魏二國,屆時如果楚軍伐越,秦、魏兩國不肯發兵相助,那越國就危險了”。

越王無強說:“那依範大夫的意思是”?範理說:“大王可發大軍到廣陵,既不攻齊,也不攻楚,一來可以看齊、楚兩國有何反應,二來也算是出兵響應魏、韓,牽製楚、齊軍隊”。越王無強說:“就依範大夫所言”。隨率領四十萬越軍盡出會稽,令一萬越軍騎兵、九萬越軍步兵駐守姑蘇,以作後援,然後統率五萬越軍騎兵、二十五越軍步兵到廣陵。越軍三十萬集結於廣陵,金陵、滁州的楚軍便命八百裏快馬,通知壽春、九江的楚軍和正在洛陽的楚懷王,而駐守在鹽城的齊軍也命快馬,通知連雲港的齊軍和齊湣王。

越王無強率軍至廣陵,本是聲援秦、魏,無意出兵攻打楚、齊軍隊。到了去年秋天,無強得知楚懷王率大軍四十萬北上洛陽,楚軍北渡黃河,與秦軍戰於曲沃,隨後又聞訊楚懷王的大軍與秦軍對峙於曲沃和函穀關。去年的冬天,越王接到秦惠文王、魏襄王和韓襄王的照會,要他出兵攻打楚軍後方。越王隨召集軍將謀士商議說:“現在楚懷王率領四十萬大軍北上洛陽,與秦軍對戰於曲沃和函穀關,荊州、淮北楚軍防守薄弱,秦惠文王、魏襄王和韓襄王照會我出兵攻打楚軍後方,諸位意下如何”?

有謀臣說:“楚懷王的大軍在洛陽,說明荊州兵薄,而淮北、淮安、皖北、皖中至信陽,把守的楚軍很少,大王應乘此良機,揮師西進北上,盡取楚軍的淮北、淮南、皖北、皖中,然後揮師周口,與魏、韓軍隊合擊許昌,一戰可定矣”。

大夫範理說:“大王萬萬不可!楚懷王自繼位以來,節節勝利,楚軍士氣高昂,民心歸附。楚國人口三千多萬,若是到了緊急關頭,楚懷王一聲令下,楚國各郡縣、各軍就會招募兵勇。十裏抽一,便是三百萬軍隊呀!據臣所知,滁州、金陵有三萬楚軍把守,壽春五萬,九江十萬,大王若發兵攻打滁州、金陵,壽春、九江的楚軍就會馳援,大王若發兵繞過滁州,往蚌埠、周口進發,若是楚懷王回師東出,滁州的楚軍從後麵包抄,我軍便無路可退了”。

越王無強說:“若是這樣,那麼,秦惠文王、魏襄王和韓襄王照會不理了”?範理說:“理還是要理,不過大王不是發兵伐楚,而是發兵伐齊,攻取齊軍的鹽城和連雲港”。越王說:“伐齊,齊不也是大國,可伐嗎”?範理說:“齊雖是大國,但齊軍要南下增援,必受楚將昭陽的二十萬大軍阻攔,鹽城、連雲港隻有五萬齊軍把守,唾手可得了”。越王說:“那如果齊湣王率軍報複呢”?範理說:“有徐州昭陽的楚軍在,齊軍便不能南下。大王伐齊,不僅可給秦、魏、韓一個交代,又得鹽城、連雲港四百裏地,這叫一舉兩得,又能避開與楚軍作戰”。於是,越王無強隨率軍出江都,準備攻打齊軍的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