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理想追求:成功的道路是由得體的目標鋪成的 (1)(1 / 3)

成功不是命運的安排,也不是上帝造化的結果,而是自我設計、自我規劃、自我實現的結果。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首先就要選擇好人生的奮鬥目標——你最終想要到達的地方,然後設計好路線,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去努力。一個有崇高目標、期望成就大業的人,能夠在各方麵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並努力去做,不斷拚搏,不斷進步,不斷地超越自我,最終達到較高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功不是靠天賦,而是靠努力

男人要有追求,絕不能隨波逐流。一位哲人指出:“人必須意識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是自己的生命。因此,我首先要對所擁有的生命負責。如果我對生命給予仔細的照顧,生活就會變成他所向往的樣子;如果我忽視自己的生命,生活就一定會以一種我所不希望的樣子出現!”

多年前,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隨後,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引起了很大轟動。

“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鼓舞了很多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其實很簡單:不管你的天賦如何,隻要你願意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有興趣,或者有自己的優勢,長久地堅持下去,你就會有收獲。

美國最成功的廣告人之一S·肯尼迪曾這樣寫道:

“近20年來,我作專業演講師,每年都可以獲得幾萬美元的回報。但我小時候卻結巴得厲害,我很害羞,不善於與他人相處。當我剛開始演講時,我渾身不對勁,極不舒服。我早期錄製的演講磁帶,有的聲音十分糟糕,如果現在能在市場上發現的話,我都想把它們買回來毀掉。我現在大部分時間靠寫書維持生計。我出版過6本書。我自己出版的書籍、使用手冊、課程等等,遠銷世界各地,每年賺錢超過百萬元。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願意掏錢訂我的刊物。可是我還記得,當年我在學校裏的寫作成績得的卻是C,新聞學成績是B。我在中學時,語文老師都建議我將來做個管道工人,後來也有人給過我類似的建議。我大概隻能同意到這種地步,即我真的很懷疑我有寫作的天賦,可是我絕對可以靠寫作賺點兒錢。”

“我想,所謂的‘天賦’這種想法和問題根本不相關。才華究竟是遺傳得來的,還是後天培養而成的?這一問題的爭論也不相幹。倒不一定是無稽之談,隻是不相關而已。如果你受限在某一領域中,如果你真的沒有天賦,隻要你肯幹,還是有補救的機會。如果你很想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又恰巧在該領域具有‘天賦’,那就太值得可喜可賀了。不管你身處哪種情況,你決心要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能實現。”

大多數的成功人士盡管在各自的領域裏表現卓越,看起來輕鬆自如,但他們絕對不是天生就做得到的。比如,英國“維金航空公司”的理查德·布朗森,他稱得上是最成功、最傑出、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他擊敗了航空界巨人“英國航空公司”。20多年來,他涉足的領域無不火爆。作為資產數百萬的企業集團首腦,他真是令人不可思議,他在自己家裏運籌帷幄,連計算機都不會用,全靠紙和筆記本,又常常喜歡一頭栽進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行業中去。最有意思的是,他從19歲以來,就深受眾人矚目,他靠鮮明的自我推銷個性及媒體的報導,成功地經營自己的企業。

然而,私下裏他卻很害羞,表達能力也有時含糊不清。在中學時他曾輟學,絲毫沒有成就今日事業的教育背景。盡管幾十年來他也頻頻接受采訪、在電視上拋頭露麵,公開演講,但他顯然對這一套覺得很不自在。一位熟悉他的作家認為,布朗森缺乏安全感和不自在的感覺,來自於他小時候在學校時成績不好,書也沒念完。因此,如果把布朗森的成功說成是“天生的”,實在是不可能的。盡管如此,布朗森還是成為億萬富翁。從他的成功中我們能夠得到很多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成功不是靠天賦,而是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