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跟萊溫斯基的那場風波曾鬧得沸沸揚揚。我們可以想一想,當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事情東窗事發,克林頓如果死不承認,采取死撐著的態度,這也是一種選擇。當著全世界人的麵,堂堂的美國總統承認自己的醜事,這是多讓人難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頓聰明之處就在於,他采取了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麼做,其實是將包袱扔給了所有的美國人:“我已經承認了我自己的錯誤。你們有權利讓我下台,你們也有權利讓我繼續留在總統的位子上。對一個已經承認錯誤的人,你們就看著辦吧!”
說克林頓“死豬不怕開水燙”也好,說他狡猾也好,但最終是他勝利了。
同樣是美國總統,當年肯尼迪在競選美國參議員的時候,他的競選對手在最關鍵的時候,輕易地抓到了他的一個把柄:肯尼迪在學生時代,因為欺騙而被哈佛大學退學。這類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競選對手隻要充分利用這個證據,就可以使肯尼迪誠實、正直與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層陰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無光。一般人麵對這類事情的反應,不外是極力否認,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認了自己的確曾犯了一項很嚴重的錯誤,他認為:“我對於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錯的。我沒有什麼可以辯駁的餘地。”肯尼迪這麼做,等於說他已經放棄了所有的抵抗,而對於一個已經放棄抵抗的人,你還要跟他沒完沒了嗎?如果對手真的繼續進攻了,顯得對手沒有一點風度。
無論是克林頓還是肯尼迪,他們都沒有因為有過劣跡而受到絲毫的傷害;相反的,他們還都將它轉變成了一個樹立良好形象的契機,肯尼迪後來當選為總統;克林頓的事情完全在互聯網上披露後,支持率反而上升。因為,他們承認自己有過錯誤,他們就已經將自己人性化了:他們和平常人一樣,也會犯錯;同時,承認自己有罪,贏得人們的同情。
有病就要吃藥,長了瘤子就要動手術。如果怕苦怕疼,聽任瘤子越長越大,最終付出的代價,就可能是整個生命。同樣道理,過失、缺點,也如同我們身上的毒瘤,對它,也必須有敢於動刀子的勇敢精神。犯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錯誤之後為了麵子不敢坦誠麵對的錯誤態度。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此話不錯。事實上非但是常人,即使聖賢也不能無過,隻是聖賢比常人更善改過遷善,所以他顯得比常人偉大而英明。
所以,人們不要怕自己犯錯誤,也不要為自己老是後悔而煩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愧於心時,其實他應該是絕對無愧的,因為他精神上的“自愈組織”正在戰勝“病毒”而取得優勢。因此,怕就怕一個人不肯運用這種調節功能,不肯作自我譴責。古人雲,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做錯了事不思悔改,這才真正變成了過錯。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名言是勉勵做了錯事的人應該承認過失,覺悟改過,那麼,即使是錯了,也可補救。隻要處理得當,你仍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做錯了事,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過失,而且把責任推諉給別人,自己卻幹幹淨淨,使人替他受過。這些舉動,可以說是一種“奸險”行為。社會上這種人愈多,則愈無平日。爾詐我虞,互相推諉過失,大則足以危害國家民族,小則影響社會秩序。這種行為是為真正的君子者所不齒的。
一個人既然做錯了事,便應深自反省,認為錯了,便要痛下決心,勇於改過,這才合乎道理人情。自己錯了卻想推諉到別人身上。這樣做法,捫心自問,是否對得起替你受過的人?
做錯了事如不深自痛悔反省,而諉於人,那是行不通的。最好我們要經常警惕著不要做錯事;假使錯了,便要痛切改過,同時想辦法補救。諉過於人,縱是一時的成功,過後良心的責備會使你終身不安的。我們為了減少過失,應當每晚臨睡前作片刻的檢討,看看一日之內有無過失,有則改之,這才是做人處世的正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