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文治武功大一統(秦漢)(3)(1 / 3)

05.打打鬧鬧不消停

真悲摧,就是打不過

兩漢時期邊疆各族狀況是,北方有匈奴、烏桓和鮮卑,東北有夫餘。今天的朝鮮半島也有夫餘的後代。南方則是越族和西南夷,另外就是西域各族。除了中原王朝之外,還有這麼多民族在跟中原王朝有交往。

在中國古代,對中原王朝構成最大威脅的民族來自於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兩大係統,匈奴是一個係統,東胡是一個係統。匈奴和以後的突厥都屬於匈奴係統;契丹、女真和蒙古應該屬於東胡係統。

匈奴的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中原的史書非常得意地評價說,我們中原王朝先進,匈奴落後。為什麼落後?他們“逐水草,習射獵,忘君臣,略婚宦,馳突無垣”。逐水草,習射獵,這都能明白。忘君臣,他們沒有中原這麼嚴格的君臣關係,也沒有像中原王朝這麼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單於一死,大家就搶,誰搶到是誰的。略婚宦,侄子娶姑媽,舅舅娶外甥女,這種事非常多,爹一死,除了親媽,所有的媽都能娶。弟弟娶嫂子這種收繼婚製太原始了。馳突無垣,垣就是城,騎著馬隨便跑,太落後了。哪兒像我們中原有田土可耕,城郭可守。你別看這個民族原始,但打仗很厲害。秦漢之際,冒頓單於統一北方草原占領河套,內套、外套都給占了。

當年冒頓單於他爸爸頭曼單於不待見他,想把他幹掉,他爸爸的辦法是送他到月氏國做人質,剛把他送到月氏國,他爸就出兵攻打月氏,等於逼著月氏王殺掉冒頓。月氏王比較厚道,沒有殺他,放冒頓回去了。他爸爸就給冒頓一塊不怎麼樣的封地,因為他寵幸小兒子,想讓小兒子繼位。

冒頓心裏有譜,開始訓練自己手下的一幫死士,跟他們一塊兒射箭。他特製的箭頭是空的,射出來會響,叫鳴鏑。他說我的鳴鏑射到哪兒,你們的箭就射到哪兒,於是這幫人跟他射飛禽射走獸。然後冒頓拿鳴鏑射自己的愛馬,對匈奴人來說,馬就是老婆,這幫人有幾個不敢射了,凡是不射的一律殺死。剩下的人就知道了,大哥射哪兒我們射哪兒。接著他射自己的愛妾,又有不敢射的,又殺死。此後再也沒有不敢射的了。最後他射自己的老爹,那幫人毫不猶豫都跟著射,鳴鏑弑父,把老爹殺了。

你看這人多狠,為了權力,馬、老婆、爹全幹掉。所以他是草原上第一位聖主、雄主,統一北方占領河套。冒頓單於趕的日子也好,因為當時正好是秦末農民戰爭,然後四年楚漢之爭,中原王朝忙於內戰,沒顧上,所以他占了地盤。

中原王朝跟少數民族打仗,為什麼總打不過人家?第一個原因就是少數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產跟戰鬥是一回事兒。三歲能開弓,五歲能上馬,打仗不就是開弓和上馬這兩件事嗎?小孩兒都能彎弓射大雕。天上的雕一箭就下來,地下的人能射不中?四條腿的鹿一箭就放倒,兩條腿的人就不算個事了!匈奴人口最多的時候150萬,兵力最少的時候,“控弦之士三十萬”,能拉弓的人有30萬,算吧,5個人裏1個兵。漢朝最多的時候六千萬人口,軍隊最多的是60萬,100個人裏1個兵。中原王朝老百姓的手是拿鋤頭的,木頭棒子上裝個鐵片而已。要把種地的訓練成拿刀槍的,這需要時間。少數民族本來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們全民皆兵,你打不過他。就像現在的人寫書法寫不過古人,因為古人一寫字拿的就是毛筆,你一半時間是在敲鍵盤。

第二個原因是騎兵打步兵,那不就跟德國隊踢中國隊似的,我想進幾個球就進幾個球。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嗎?少數民族騎兵來去如風,快如閃電,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

第三個原因是匈奴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後勤,每個戰士三匹馬,一匹戰馬,一匹走馬,一匹馱馬。平時行軍的時候騎走馬,馱馬是馱物資的,戰馬隻有衝鋒的時候才能騎,平時舍不得騎。這些馬大多是母馬,渴了可以接奶喝,餓了天上飛過去什麼,地下跑過去什麼,一箭放倒就吃,完全不需要後勤。人家一出兵20萬,是20萬騎士,咱們一出兵20萬需要5萬押糧的,糧草一斷就沒法打了。

打仗要輕裝上陣,蒙古鐵騎在俄羅斯平原上一天80公裏,跟二戰裝甲部隊的速度一樣快,機動性多強,聲東擊西。你修個長城有什麼用,你的長城萬裏長,萬裏布兵,他幾十萬軍隊集中到一塊兒,隨便找一個口子就衝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