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五代,遼、宋、夏、金、元)(9)(2 / 3)

金亡之後,蒙古人開始征戰吐蕃。

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分裂了幾百年,蒙古人一來,這些人一看蒙古人殺人不眨眼,投降吧,咱用佛法征服蒙古人。征服吐蕃後,蒙古人又征服了雲貴的大理國。這樣一來,蒙古對宋就形成了包圍之勢。

蒙古人率先把這些地方征服了,所以今天特別有意思的是,雲南、貴州、四川人的語言跟淮河以北的語言同屬於北方語族,北京話也屬於北方語族。漢語包括粵語、閩語、客家、吳語、贛語、湘語、北方等一共七個語族。北方話實際上是滿語、蒙語跟北方方言的融合,蒙古人征服的地方說的就是北方話,所以北方話在正統漢人眼裏屬於胡音。而講北方語族的人聽南方話也聽不懂,不翻譯還當是日語呢,跟外語一點兒區別都沒有。

1928年國民政府定國語的時候,粵語僅一票敗給了北京話,要不然我們都得說粵語。現在西方國家拍的電視劇、電影,一演中國人,說的多半是粵語,他們就以為那是中國的國語,不知道蒙古人已經用北方話占領了國語。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燕京,改燕京為大都,統治中心向中原轉移。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像元太祖、元太宗、元定宗、元憲宗都是後來追諡的。忽必烈的國名取自《易經》,“大哉乾元”,各取一個字就是大元。秦統一以前王朝的名字都是部落名,夏部落、商部落、周部落,後來王朝的國號都是開國之君的官名,秦王當然建立秦國,漢王劉邦建立漢朝,魏王曹操當然就建立魏。再然後隋國公、唐國公、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在宋州)建立的朝代分別是隋、唐、宋。到了元,前朝是放羊的,怎麼辦呢?《易經》裏麵取一個吧。以後大明、大清也和元一樣。明朝的朱元璋從前是要飯的,清是前朝的酋長,所以元、明、清三朝國號跟以前的取法不太一樣。

12.中原大地元旗飄

錚錚漢子文天祥

元朝建立,開始作為一個中原王朝存在,下一步就是進攻南宋。

蒙古滅宋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40多年。因為蒙古人同時還進行西征。另外江南丘陵密布、河湖交錯,也不利於蒙古騎兵行動。再加上那個時候中國人的確有骨氣,南宋人民不屈不撓可歌可泣地奮起反抗蒙古人野蠻的燒殺,抗暴一直持續了40多年。

兩宋的特點是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沒有大將,南宋名將輩出,但是奸相一個接一個、一個賽一個,朝政糜爛不堪。當時的宋朝皇帝隻有幾歲,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後謝氏執政。元軍南下,太皇太後謝氏和全太後,還有小皇帝宋恭帝被俘,北上投降。臨安城被圍時,朝廷發出詔旨要求天下起兵勤王,但各地觀望,無人響應。隻有當時做知府的大宋狀元文天祥,變賣家產,招募了一萬多名民兵準備勤王。當時有人跟文天祥講,現在元朝三路進軍,你這一幫烏合之眾,去抵抗元軍,不是虎口驅羊嗎?你這不是送死嗎?文天祥聽了後說,我也知道如此,但國家三百餘年厚養士人,現在邦家多難,太後和皇上要求起兵擒王,天下竟無一人一騎應詔,我萬分悲痛,受國厚恩,我不自量力,願意起兵勤王。我就想給天下做一個榜樣,受君之恩,食國之祿,死得其所。可他到了臨安,太後已經決定要投降了。

元朝要求宋朝派宰相奉降書和傳國玉璽去元營投降。宰相都溜了,正好文天祥來了。太後非常高興,你來了好,右丞相兼樞密使總攬大權,任務是遞降書和傳國玉璽。文天祥到了元營後,怒斥元軍統帥伯顏背信棄義,說別看你現在狂,你們把臨安占了,我朝還有南方廣大地區,特別是嶺南、海南,夏天氣溫36度你行嗎?渡海你行嗎?北人善騎馬,南人善使舟,上船吐死你。所以你好說好商量,我割地賠款可以,但是你要保全我的宗廟社稷。伯顏一看這兄弟夠漢子,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敢跟我來這個,行,你別回去了,就把文天祥扣下了,準備讓他到元朝去做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