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我上台來把歌唱(資本主義興起)(4)(1 / 3)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得罪了教皇就是這樣的下場,可想而知如果平民百姓觸犯了天主教的律例會怎麼樣。羅馬教廷有專門的宗教法庭——異端裁判所,如果被判定是異端的話,將會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聖女貞德[9]就是被作為異端燒死的。天主教的勢力太大了,直接反對不行。所以資產階級在複興希臘羅馬文明的旗號下來反對天主教,我們宣揚人文主義,但是人文主義不是我們說的,是我們的祖先——希臘羅馬那個時代的產物。

美輪美奐三成就

西方文化有三大藝術成就:建築、繪畫、雕塑。

希臘羅馬時代隻有牆上的鑲嵌畫,紙本的油畫還沒有。今天留下來的成就主要是建築和雕塑。希臘羅馬流傳至今的雕塑藝術,雕的首先是人,特別是裸體的人。因為他們認為人體是最優美的東西,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藝術家的本能就是把這種美忠實地記錄下來。西方古代雕塑的人體比例比中國古代的雕塑強,簡直是天壤之別。中國的兵馬俑,那就是上萬個擱一塊兒,密密麻麻、黑壓壓一片,真壯觀;單個一瞅,基本上全長一個模樣。中國的雕塑大都比例失調,甚至醜陋不堪。真正使中國雕塑藝術發展起來的是佛教造像傳入中國,而佛像是印度的雕塑,印度是借鑒希臘的技巧發展起來的。希臘羅馬的雕塑,相當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已經能夠把人的皮膚衣褶,用大理石雕得惟妙惟肖,非常了不起。

西方人雕塑的人體,男性一定要強調肌肉的力量,女性要強調曲線的美。中國的仕女畫則不同,人全都是“S”型,真長成這樣,三級風不敢出門。事實上,像林黛玉那樣的美,是病態的美,而西方強調的則是健康的美。西方的雕像,也有神的題材,但是這個神,都是按照人的模樣創造出來的。中國沒有一個人長得跟釋迦牟尼一樣,但是西方的雅典娜,就是根據人的形象雕刻出來的。而且希臘也好,羅馬也好,神跟人毛病全一樣。中國隻有聖人、完人才能擱到廟裏麵,孔子、孟子、嶽飛、關羽、戚繼光、文天祥……這種類型的人。功業先擺在一邊,人品肯定是沒挑的,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不蓄姬妾,不攢財寶,精忠報國,得是這樣的人才能被供到廟裏麵去。你看希臘羅馬的神,希臘的宙斯,羅馬叫朱庇特,實際上都是一個人,相當於咱們的玉皇,這老爹隻要一看到人間有美女,就下凡了,把美女帶到天上,私生子就是什麼酒神啊,農神啊,天上的神全是他生的。還有赫拉,就相當於咱們的王母娘娘,老是紅杏出牆。要在中國的話,這種人能供廟裏去?太可怕了。

歐洲人為什麼把人塑造成這樣?很明顯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安慰,意思是神都可以這樣,我為什麼不可以呢?

藝術史上的神作

歐洲在文藝複興的時候,用希臘、羅馬的文化作旗號,來宣傳人文主義,目的是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希望大家追求現世的享樂,因為追求現世的享樂就要花錢,你花錢我就有市場,有了市場,資本主義就能夠發展。你不買玫瑰花,不買巧克力,全蓋了教堂,那樣我還怎麼發展?這就是歐洲在文藝複興時用希臘羅馬的旗號來宣傳人文主義的原因。

文藝複興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但丁、喬托、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有涉及天堂、地獄的情節。誰上天堂,誰下地獄,應該是誰說了算?不是上帝,上帝你也見不著,見了上帝你就回不來了,而是羅馬教皇,上帝在人間的總督。第一個羅馬教皇聖彼得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首,傳到今天是第二百二十六個教皇,天堂地獄應該是教會說了算。雖然《神曲》是宗教題材,但已經突破了教會的限製。按照基督教的教義,迎接你上天堂的是大天使聖米歇爾,一個非常俊美的男青年,穿著盔甲,長著一對翅膀,有的書上翻譯成加百列。歐洲很多教堂,都叫做聖米歇爾堂。但在《神曲》裏麵,但丁讓他年輕時候的初戀情人引導你上天堂,可能是單相思,沒有戀上的情人。還有一個引導者,是他最崇拜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一個是他的情人,一個是他的偶像,他安排這兩個人引導你上天堂。喬托是歐洲繪畫之父。彼得拉克,歐洲的人文主義之父,最先提出人學對抗神學。薄伽丘的《十日談》專門揭露教會的荒淫和邪惡,原著有點像《金瓶梅》,少兒不宜,但是你看到的肯定宜,因為是翻譯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