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詩詞 碑靈 中(1 / 2)

眾人有了共識之後,紛紛有序的進入了文院大門,走向文院文廟的詩詞碑。

文廟在文院東側的院落,青磚碧瓦煙火不息,彎拱的瓦簷更是渲染著一股屬於那個時代的古色氣息。

薑承走在最前,這時已經帶著大家走到了文院東側院落的文廟之前,文廟裏的孔聖人聖象栩栩如生,左手揚起拿著一本書卷,就是春秋,右手完下臨俯大地,拿著的是令妖族聞風喪膽的春秋筆,雙眼炯炯有神一副大尊大智的氣態。

而薑承在文院門口所說的詩詞碑靈,在孔聖人聖象的右側,石碑寬一點五米,高兩米,表麵上晶瑩透亮不時的散發出道道光輝。

薑承一個人走進了文廟,誠摯誠誠,手裏拿著三支香點燃對著孔聖虔誠的叩拜,叩拜之後薑承站起,默默的自語了一番,意思也就是說今天以詩文正道的事情。

話罷,薑承走出文廟來到文廟入口,他肅穆的看著眼前的眾人淡然的說道:“諸位老儒先生,薑某以叩拜孔聖,詮釋了此次來意,現在就可以開始以詩文正道!”

聽完薑承的話語,擁有道縣詩仙的楊曉頓時問道:“文院文廟,孔聖之地,楊某得臨榮幸之至,定不負先聖之所托楊我道縣之詩文,以欣慰先聖在聖天之靈矣,薑大人雖有說以詩文正道,但是卻沒有說以何題為作詩之題,還請薑大人道破詩眼!”

薑承聽了楊曉所問,暗自思索了片刻,之後說道:“楊老先生,既然這次是以詩文正道,由詩詞碑靈主宰優劣之分,所以此次作詩無須有詩題的束縛,天下之大萬物之春夏秋冬,不管是詠物或是抒情,種種都可作詩題,隻要詩文的靈魂之處能和詩詞碑靈的靈氣共通引起共鳴驚動詩詞碑,就算以文正道成功!”

聞薑承所說之後,楊曉和在場的老儒們都紛紛露出那份屬於老儒的深沉,他們都自負著自己老儒所應該有的那份從容和淡薄,眼神鎮靜目光深邃。

盡管如此,也難以掩飾他們內心中的釋然和開闊,因為作為一代老儒,他們知道入詩的訣要,沒有任何詩題的束縛而言,對於楊曉以文正道的可能性要遠遠超過秦生。

當然,這也是以楊曉為首的老儒者們所有的觀點,因為對他們而言,修習儒道學習儒學,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誰也沒有任何人能走捷徑的,所以在他們此刻的思維意識中,秦生難以在廣闊的詩題中找到突破。

作為文院院首,又是舉人的薑承,他也同樣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自在童生試上讀到秦生的那首大作之後,又在幾次讀過秦生的詩作之後,薑承覺得秦生是詩文中的奇才,況且越是如此,才能越是彰顯出他們各自的心胸和情懷。

到了文廟,到了詩詞碑靈。

詩題以知,詩眼也已知,楊曉表情依然深沉,不露聲色的說道:“秦生小童,可知道了這一切否,如果沒有異議的話,秦生小童先行開始作詩吧!吾等以是老儒者了,也知道儒者的精神,不欺負弱小不欺騙弱小,所以,今天楊某和秦生小童,楊某身為老儒理應由秦生小童先行開始!秦生小童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