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女人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懂得給人留麵子,在必要的時候給對方一個台階下。
每個人都難免因一時糊塗做出一些不適當、“錯誤”的事。麵對這種情況,聰明的女人就需要把握好指責別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對方的錯誤,又要保留對方的麵子。這種情況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當,或者會使對方很難堪,破壞了交往的氣氛和基礎,帶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或者讓對方占“便宜”的願望得逞,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這可對他造成一定的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須“點到”為止。 在廣州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茶點,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裏。服務小姐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麵小匣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非常感謝你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領導批準,我代表本店,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你,並按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你的賬上,你看好嗎?”
那位外賓當然會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說自己多喝了兩杯“白蘭地”,頭有點暈,誤將食筷插入內衣袋裏,並借此下“台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哈哈哈。”說著便取出內衣裏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賬處走去。 人都有七情六欲,欲望是不可泯滅也不易滿足的,麵對世間紛繁的誘惑,有人難免會失足。犯錯誤或許不是犯錯者的初衷。犯錯誤本來就是一件難受的事情,即使我們安慰也會刺激他敏感的心靈,更別說我們的不理解和不寬容,往他的傷口上撒鹽,這樣隻會讓人悶悶不樂,一蹶不振。聰明的女人在指出他人的失誤時,會盡量顧及對方的臉麵。
為了不傷人麵子,你可以在談話中給對方鋪台階,可以假定雙方在一開始時沒有掌握全部事實。例如,你可以這樣說:“當然,我完全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想,因為你那時可能還不知道有這回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的。”或者說“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當我了解到全部情況,我就知道自己錯了”之類的話。一家商場來了一位顧客,要求退換她給丈夫買的一套西裝。她已經把衣服帶回家並且讓她丈夫穿過了,隻是她丈夫不喜歡。她卻堅持說“絕沒穿過”。
售貨員檢查了外衣,發現有明顯幹洗過的痕跡,但是,直截了當地向顧客說明這一點,顧客是絕不會輕易承認的,因為她已經說“絕沒穿過”,而且精心掩飾了穿過的痕跡。這時機敏的售貨員說:“我很想知道是否你們家的某位成員把這件衣服錯送到幹洗店去洗過了。我記得不久前也有過同樣的經曆,我把一件剛買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發上,結果我丈夫沒注意,把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髒衣服一股腦兒地塞進洗衣機。我懷疑你是否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這件衣服的確有已經被洗過的明顯痕跡。不信的話,你可以拿它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顧客比較了一下後知道無可辯駁,而售貨員又為她的錯誤準備好了借口,顧及了她的麵子,給了她一個台階,於是她順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一場可能的爭吵就這樣避免了。人們都有一時衝動,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的時候,如果你以牙還牙,隻會使事態變得更嚴重。不妨給對方一個台階下,反而能使對方產生愧疚感,自動改正錯誤,達到說服他的目的。《聖經》上有句話:“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句話被大多數西方人視做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真正有遠見的人會在與他人一點一滴的交往中積累最大限度的“人緣”,同時也會給對方留有回旋餘地。給別人留麵子,其實就是給自己留麵子。言談交往中少用一些絕對肯定或感情色彩太強烈的語言,而適當多用一些“可能”、“也許”、“我試試看”等某些感情色彩不強烈、褒貶意義不太明確的中性詞,以便自己做到“伸縮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