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狗落水時,你可以不伸以援手,但至少不能和旁人一樣落井下石,把它打入水中致以死地。
在他人落魄之時,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幫助。此時即使不幫他,你也應該大度一些,切不可乘人之危而落井下石。黃瑩是一家雜誌社的攝影師。由於她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行事有些洋派,在那作風保守的雜誌社裏顯得格格不入。偏偏她個性散漫,又常犯些小錯,總編輯早就看她不順眼。隻因她是老板朋友的女兒,所以隻好對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一天,為了一些照片,總編輯和黃瑩小姐起了衝突,眾人見戰火引燃,紛紛過來圍觀。黃瑩小姐還要力爭,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加入“戰爭”,黃瑩小姐一舌難敵眾口,很快敗下陣來,掩麵而逃。之後,眾人不約而同地聯合起來打擊她,挑她的毛病,批評她偶爾的遲到早退。後來,她隻好憤而辭職。這就是棒打落水狗,就是對失勢的人或遭遇困境的人再加以打擊。落井已經夠慘了,你還要下石,它焉能“不死”?說起來很殘酷,但這卻是社會真實的一麵,這種情形在有人的地方都會發生,而且你自己也有可能碰到。
棒打“落水狗”在人性上是有根據的,因為人具有求生存的本能,求生存除了靠一己之力,也要靠他人的提攜及團體的庇護,因此大多數人總是向力量強大的人靠攏。有錢人朋友滿天下,窮人連朋友都沒有,道理就在於此。這與其說是現實,不如說是人類的本能。因此當有人成為“落水狗”時,他在別人眼中已失去了價值,而別人為了和他劃清界限並向占上風一方示好,當然要打他一棒。
當然,“落水狗”被打還會有其他原因,例如平常和別人不易相處,鋒芒太露,引人嫉妒,妨礙了別人的利益等等,這都會使人有將其“打”之而後快的心理。因此棒打“落水狗”除了有人性的因素之外,個人平時在團體中的作為關係也很大。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行事原則也不見得能讓所有人滿意,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落水狗”。成為“落水狗”還挨打,除了忍耐,別無他法;隻要能上岸,仍能像平時一樣凶猛。但當別人成為“落水狗”時,除非你和他積怨頗深,是仇人,非加上一棒把它殲滅不可,否則大可不必加入棒打的行列。落水的狗可以打死,而人了不起換個地方,隻要他有本事,他一樣可以再站起來,這時,曾經打他的你心靈將不得安寧。
冤家路窄,棒打“落水狗”,這會成為你的負債。在他人身陷困境、人人背棄的時候,你不可再對他進行打擊,胸襟寬廣的人應該扶助、幫助他,給他以支持、鼓舞,使他早日擺脫困境,重新振作起來。這對你絕對是有益處的。任何時候,千萬不要“棒打落水狗”,特別是不要去得罪那些暫時不得勢的小人。一個人不得勢隻是一時的事,時機一到,那些失勢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若是“君子”被刁難一下也就算了,但要是掌權的是之前的“失勢小人”,那就危險了,小人會竭盡所能對那些之前得罪自己的人一個個進行報複。所以無論如何,當眾人在“棒打落水狗”時,我們可以不伸以援手拉他一把,但也不必狠狠地踹他一腳。萬一得罪了小人,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