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親戚,金鄰居”。左右為鄰實在是一種緣分,我們應當十分地珍惜。善待他人,善待鄰裏,實際上正是善待自己。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意思是說,居家過日子,若遇到個大事小情,鄰裏的幫助及時、方便,要勝過親戚的幫助。因為親戚離得遠,遠水難解近渴,遠不如鄰居來得快。這話道出了鄰裏友好相處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街坊鄰居,一家有人生病了,大家幫著送到醫院;衣服晾在外邊忘收了,有人幫著疊好送過來;一家有喜事,各家來祝賀......這種和諧的人際關係,使鄰裏的每個成員都感受到真、善、美。 某市有一個70多歲的張大娘,經常有病。盡管她有兒子和媳婦,可是工作地點離家都很遠,有的時候中午趕不回來。他們隻好委托家住隔壁的一對新婚夫婦在可能的情況下幫幫忙。這對新婚夫婦欣然答應了。在隻有張大娘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他們經常前去問寒問暖。
一天,他們忽然聽見隔壁傳來大娘呼救的聲音。他們趕緊跑了過去,看到張大娘呼吸急促,臉色焦黃,原來是犯了心髒病,就先給她服了速效救心丸,然後趕緊把她送到醫院。經醫生搶救,張大娘轉危為安。張大娘的兒子聞訊趕到醫院的時候,醫生說:“若晚送來半個小時,大娘就不行了。”打這以後,張大娘的兒子對鄰居是萬分感謝,兩家人親似一家。像這種鄰裏關係,就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誼。鄰裏關係若處得好,有時要勝過親屬和親戚關係。它是我們在社會上應該好好利用的重要關係。事實上,有許多人,都得到過鄰居的幫助。在日常生活中,誰都免不了托付鄰居幫個忙。比如,出遠門了,告訴鄰居幫著照看一下家;有人生病了,求鄰居幫忙給送到醫院;有力氣活,自己一個人幹不動,請鄰居給幫把手,等等。很多處得好的鄰居關係到最後都變成了真誠的朋友關係。鄰裏關係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低頭不見抬頭見”,有時還能解危難之急。
那麼,怎樣才能處好鄰裏關係呢?
1.鄰裏之間要熱情相待
見麵了要打個招呼,問聲好。有空時串串門,在一起說些家常話,分享快樂和憂愁。鄰居到家裏串門應熱情招待,不要冷淡。你若有事要外出,應向鄰居說明,並請他們改日再來,保持應有的禮貌。
2.主動給鄰居幫忙
要想得到鄰裏的幫助,我們就應該在關鍵的時候先去幫助鄰居。例如對方家庭成員住院時,可以買禮品到醫院看望。對方小孩生氣外出時,要積極上街幫助尋找。總之把鄰居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來辦,鄰居自然會感激不盡。
3.好事同慶
“好事同慶”是維係和促進鄰裏關係友好的最佳時機。鄰居辦喜事,道一聲祝賀,送一份賀禮;鄰居的孩子考上大學,你不失時機地說兩句祝福話都是十分必要的。而當自己家中有喜事時,同樣也可以請鄰居小聚,讓這樂融融的氣氛融洽彼此的關係。好事同慶就如同催化劑,起著巧妙的作用,能促進鄰裏關係的發展。
4.鄰裏之間要相互關心
領居是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相處時間較長,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應該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和感情。鄰居家有了困難,應當盡最大力量予以幫助;鄰居家有了病人,應當熱情地給予關照。長輩要關懷愛護鄰居家的孩子,孩子更應當尊敬鄰居家的長者。隻有這樣,鄰裏之情才能勝過“遠親”,甚至“親如一家”。
所以,鄰裏關係要處好,要和為貴,並且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鄰裏感情會日趨篤厚。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親戚朋友與我們關係密切之外,還有一牆之隔的鄰舍。鄰裏關係搞好了,會讓你受益許多;搞不好則麻煩很多,即便你有了困難他也不會幫,或沒法幫。所以要正確對待你的鄰居,處理好彼此之間的每件小事,不要目光短淺,隻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讓一讓,幫一幫,生活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