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哥,剛才趙哥所言,的確如此,褒洪德那小子別看長得人模狗樣,又有身份和地位,如果說得明白一些,他就是一個人中的禽獸,甚至禽獸都不如!”
對於趙爽與王強所言關於褒洪德的這些生活細節,秦聰當然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既然趙爽和王強這兩個曾經跟褒洪德混的人,都這樣說褒洪德,那麼褒洪德定然也就是那樣的人了。既然他褒洪德是這樣的人,那我秦聰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呢?
於是,就見秦聰的臉上,不再有鬱悶和苦惱之色,對趙爽和王強說道:“二位兄弟,承蒙你們看得起我秦某,那麼日後,我們就有苦同享,有難同當,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
趙爽與王強從小長到現在,也沒有聽見過這樣暖心的話,一時感激涕零,激動萬分,當即跪在地上,朝秦聰連磕三個響頭,之後說道:“秦大哥,如你不嫌棄,今後我就是你的親兄弟,上刀山,下油鍋,兄弟也在所不辭!”
聽著趙爽與王強的如此說,秦聰也很激動,作想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因為得了兩位可以有苦同享,有難同當的好哥們,才有了日後的三分天下的局麵。但我秦聰雖然沒有劉備那樣為王的野心,但能結交兩位可以過命的兄弟,自己也算知足了!至少,要比在兩千年之後即使兄弟結拜了,磕頭的酒也喝了,可是一到有了利益紛爭,哪怕是好兄弟,結果也背叛了你,跟你叫板不算,而且還成了仇人,不置於你與死地,他們的心裏都不舒服!
在這裏,不要錯怪秦聰的心裏齷蹉,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此時不妨試問一下,曆史上除了三國時期的劉、關、張三位,又有誰能相交到吧白頭呢?別說為了利益,就是為了一個女人,往往都會反目成仇,相互設計陷害!
秦聰之之所以有所想,是因他曾有這樣的際遇。所以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這樣的教訓,是不能不吸取的!那時,秦聰有時候就常常想,自己有可能錯生了時代,倘若將這種事情放在古人的身上,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可那時,無論秦聰怎麼想,也沒有用,好朋友就是能把刀子插在你的身上,從而深刻地表明了“為朋友兩肋插刀”這句話,並非去真為朋友去兩肋插刀,而是將兩把刀,分為左右插在了好朋友的肋骨上,讓你苦不堪言,有苦又不好說出來!
趙爽與王強當然不知秦聰曾經有這樣的遭遇,他們隻覺得,秦聰很仗義,也很敢擔當,況且這位秦大哥功夫了得,跟著秦聰幹,定然日後自己也會有一個發展。
都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元帥雖然當不上,但至少也不能當一個慫兵吧?這就是趙爽與王強當時的心裏,也可以說是秦聰當時的心裏。而這種心裏,日後便支配著秦聰,他定要在兩千年之前,一定要有大的作為,而不是連一個掃大街的工作,都不是那麼好找到。
“有多大氣魄,就能做多大事!”此前,秦聰曾經當著父母的麵說過這句話。但現在,秦聰依然堅信自己所說的這句話
“二位兄弟,咱們也走吧!”這時秦聰朝趙爽與王強說道。
“秦大哥,咱們去哪裏?”
“當然是秦地!”秦聰毫不猶豫地大聲說道。
過了渭水,又行了多日,這天秦聰正四處觀看陌生的風景,感到一切都是那樣陌生、新鮮與荒涼。
“秦大哥,咱們現在可能已進入秦地,我聽說秦人這些年一直在跟犬戎人打仗,您是秦地人,對這些事情一定很了解吧?”也許是在路上行得寂寞,這時趙爽在馬上問。
“多少知道一些,不過不多。”秦聰一邊這樣說著,一邊開始在頭腦裏搜尋有關秦人的信息。
其實趙爽這種無心之問,的確有些難為秦聰。因為關於秦人,史書對這一時期所記,大多都非常簡略,並非像記載秦始皇嬴政那樣,將來龍去脈講了一個底掉,甚至秦始皇嬴政是誰跟誰私生的,都說得那般詳細,有鼻子有眼。但對於秦始皇嬴政的老爸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熟讀曆史的秦聰,卻多少有些不敢苟同,雖然很多史家都這麼說。
秦聰對此不敢苟同的原因有三:
第一、秦始皇嬴政滅六國,采用的都是殺伐,你不服,我要滅你,你服了,我還是要滅你,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像他這樣不講和平,隻講殺人要獨占天下的人,作為文人的史官,自然不一定那麼公正地去寫他嬴政。也就是說,雖然玩戰爭玩刀劍整不過你秦嬴政,可我大筆一揮,卻能想怎麼寫你就怎麼寫你,反正史書流傳下去之後,過了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別人也沒有真正經曆過那個年代,也就隻能相信我們用筆頭子的記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