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聰原以為一到軍營,領兵啟程就成了。可當他開始點兵之時,卻發現麵前所站著的兵士也就幾千人,而且還有一些是年齡很大的兵士。這讓我帶著他們如何去打仗啊?於是秦聰對白盛道:“白將軍,怎麼就這麼點兒兵啊?”
白盛道:“這是守護犬丘的,已經不少了,剩下的都在各地駐紮。世父大將軍帶的兵多,可是都被打散了,要麼他也不會被犬戎人抓走。”說這話時,白盛露出一臉苦相。
其實在心裏,秦聰要比白盛更苦,因為他和心疼自己幫助世父所打造起來的騎兵,結果卻都在世父的手裏報銷了。但秦聰知道,此時就是自己把自己苦死,也沒有任何作用,唯一的辦法就是再打造出一支鐵軍來,而且是一支有幾萬人的鐵軍。
但當白盛得知秦聰這個想法後,卻連連搖頭說:“秦將軍,你這個想法倒是不錯,可是你還不知道吧?就是把我們西秦所有的人馬都召集來,也就三萬多人,而且有些還是老弱病殘的。”
“什麼?”這回秦聰不得不驚呀了,心想自己在拍攝《大唐傳奇》傳奇的時候,雇請在戰場上扮演群眾演員的人就有好幾萬人,白盛這不是在給我開玩笑吧?
事實上,白盛沒有跟秦聰開玩笑,因為當時周王朝與各諸侯國是依照土地多少而決定軍隊規模的,凡製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周王朝轄地千裏,軍隊才有六軍,軍隊的人數共計也就七萬多人。
而被封的諸侯大國,基本也就有三軍,人數大約也才三萬多人。至於那些小諸侯國,可以說就更少了,有的也就一兩萬人馬。而西秦當時還沒有被封為諸侯國,如果不是地處偏遠地區,又玩點兒貓膩,估計想擁有三萬多兵力都是很難的。
經過白盛這麼一解釋,秦聰算是明白了,心想原來是這樣啊,那麼在拍攝《大唐傳奇》的時候才有大兵團作戰,那豈不就成了扯淡了嗎?
心裏雖這樣想著,但秦聰沒有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白盛,倘若他告訴了,那麼白盛也會百分之百地不懂,即使懂,估計也是不懂裝懂。秦聰不覺有些感歎了,可感歎有什麼用呢?難道自己能改變這種軍製嗎?
“對,我就來改變一次軍製,要麼這個兵沒法帶了!”秦聰暗想。
但想過了又覺不妥,因為隊伍馬上就要出征,要改變軍製人就得招兵買馬,擴大隊伍,可是時間不等人啊!再者說了,要招兵買馬擴大秦軍隊伍的話,第一,得去跟贏開請示,而這種早請示晚彙報的工作,秦聰一想都膩煩了;第二,還得派出人手,去各地招募壯丁,沒有個十天半個月,根本就招不來人,況且就是招來了,他們連兵器都不會用,還得進行訓練,豈不半年時間就出去了嗎?
難,實在是難!
就在秦聰躊躇的工夫,王強卻在一旁莽撞地對秦聰道:“大哥,要不我帶領幾個人先去探聽一下犬戎人的消息吧?”
趙爽也說:“對,大哥,我也去。”
王強和趙爽的話一下提醒了秦聰,而秦聰也忽然想起了這樣五個字“燕雲十八騎。”
秦聰之所以想到了隋唐時期,羅藝所領導的那支非常恐怖的王牌騎兵部隊,“燕雲十八騎”,是因為他曾參加過拍攝過《隋唐英雄傳》,而扮演“燕雲十八騎”的那十八個人裏麵,就有一個人是秦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既然隋唐時期的羅藝能組建一支魔鬼部隊,而且殺的也是外族侵略者,那麼我為何不像這位羅老哥學習一把,也組建這樣一支魔鬼般的恐怖部隊呢?也讓犬戎人嚐嚐我秦聰所領導的“西秦十八騎”的厲害。
打定主意,說做就做。但秦聰沒有完全照抄羅藝,隻是模仿了一下羅藝,將十八騎變成了三十六騎。在選拔這三十六個人過程中,秦聰既仔細又認真,就像兩千多年後有的導演在全國遴選演員一樣:個子矮的,不要;不敢騎馬和不會騎馬的,不要;不能一個人在摔跤時摔倒兩個人的,不要。
而特別與導演選演員時有所不同的是,導演在選演員時都選漂亮的,帥氣的,可秦聰卻選長得醜的,長得有些恐怖的。這麼說吧,除了上麵三項合格之外,隻要這個兵士的臉上有刀疤,一看就像混過黑社會,那麼就是“西秦三十六騎”的最佳人選。
用秦聰的話說:你不會武功不怕,我可以教你,而且還是少林真功夫。但你臉上沒有刀疤,是一副奶油小生模樣,那麼就說明你根本就沒有在死人堆裏爬過,一遇強敵,可定就當了叛徒,而我秦聰要組建的是“西秦三十六騎”,可不是為了組建一支叛徒隊伍的。
三十六個威猛高大,又臉上有長長刀疤的兵士已站在了秦聰麵前,秦聰過去拍了拍這個兵士的肩,拍了拍那個兵士的肩,便朝這三十六個人問道:“弟兄們,與犬戎人對陣,你們怕死嗎?”
“不怕,怕死就不來當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