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偉
有位庖丁替梁惠王殺牛,隻見他用手按住牛,肩膀往牛身上一靠,腳往下一踩,膝蓋往前一頂,手起刀落,刷刷幾下,那頭牛頃刻間便皮肉分離了。殺牛時的動作和聲音,竟像演奏“桑林之舞”的韻律和“經首樂章”的節奏一般和諧美好。
梁惠王說:“啊!妙極了!你的技術怎麼能精熟到這般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我研究牛的身體解剖的技巧,遠遠超過了對於*牛的操作技巧的鑽研。剛開始宰牛時,眼中看見的是一隻隻完整的牛,經過三年,我已經完全掌握了牛體解剖方麵的學問,任何一隻完整的牛擺在我的麵前,我都能把它看成許多部分的組合,由於了解了牛身體各部分之間組合的規律,因而在我的心目中,再也沒有完整的牛了。到了現在,我隻要用手一摸,便對牛身上的各個部位了如指掌,不必用眼睛去觀看了。感覺器官已經不起作用了,而精神活動卻積極起來。順著牛身上自然的紋理,劈開筋骨之間的空隙,導向骨節間的竅穴;依照牛的自然結構去用刀,一些支脈、經脈、筋骨肉、肌腱以及筋脈交結的地方,我的刀刃沒有一點兒妨礙,更不用說那些大骨頭了。好的廚師每年要更換一把刀子,因為他是用刀在解剖牛;普通的廚師每月要換一把刀子,因為他是用刀去砍骨頭。到此時為止,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用它宰殺的牛已有幾千頭了,可是,這刀刃卻像剛剛開了口的新刀一樣鋒利。是什麼原因呢?因為牛的骨節間有空隙,刀刃又很薄,以薄刃插進骨節間,寬綽有餘,活動方便。盡管如此,每遇到筋骨脈絡交錯聚集的地方,我也感到不易下手,總是提醒自己謹慎小心。幹活時目不旁視、動作舒緩、用力微妙,喀喀幾下,牛的骨肉就鬆散開了,如一堆黃土散落在地上。這時我提刀站起,四周望望,心滿意足,把刀擦幹淨好好地收藏起來。”
梁惠王聽完後說:“好啊!聽了庖丁的這一番話,我懂得養生的道理了。”
心靈寄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所謂熟能生巧,勤能補拙,隻有不斷追求學習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