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於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穗帳,朝晡上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曆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裳,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分之。
——陸機《吊魏武帝》
曹操始終不肯稱帝,是因為不想成為眾矢之的。他高明就高明在這裏,而他的遺囑更是高明。遺囑中所列的一些瑣碎事,讓人總覺得他隻不過是一個有著一畝三分地的老農。其實,他對接班人早已經做好了安排,遺囑不過是一封對生活的感悟罷了。從他的遺囑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不是結論的結論:大一統下的皇帝不好做,即使是立遺囑也要嘔心瀝血。反之,就很輕鬆。曹操就是證明。
1、英雄歸天
據說,大人物歸天前都有種種異兆。在建安二十五年前,曹操從漢中到洛陽,修建大殿,手下士兵在砍伐濯龍祠的大樹時,樹幹中噴出血來。有人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曹操,曹操隻是笑笑,命令繼續砍其他的大樹。過不久,他命令工匠向園裏移植品種優良的梨樹,但工匠在挖這顆梨樹時,鮮紅的血從一根根被砍傷的樹根中流出。工匠如實報告後,曹操有些緊張,親自跑到梨樹下觀看,發現果然有殷紅而腥的血,厭惡與恐懼之情頓生,過不久,他就病倒了。
在今天看來,上述種種說法實屬扯淡。但在1800多年前,有人對此深信不疑。就是在800多年前,那個善於編故事的羅貫中先生也深信不疑,並且對曹操臨死前的異兆添油加醋。在《三國演義》的情節安排上,他首先說被曹操誅殺的伏皇後等人的亡靈登場,然後是梨樹之神以渾身是血的麵貌出現在曹操的睡夢中,曹操被嚇得渾身發抖,冷汗直流,不敢閉眼。長此以往,由於睡覺不足,曹操病倒了。不知道曹操是不是抄過羅貫中祖宗的家,羅貫中為了讓曹操有一萬個理由去死,又接著編。說曹操得了病後就找來一位中醫,名字叫華佗。這位中醫珍視了病情後,說要在曹操的腦袋上開個刀。我們知道,西醫的開刀術在一年多年後才傳到中國,所以,曹操當然不知道這種治療方法,於是,他認定,這是一想要謀害自己的“蒙古大夫”。就把扔進了監獄,最終,曹操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死掉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二十三日前,魏王曹操的確病倒了,但沒有發生這麼多怪異的事。二十三日那天,他覺得命不久矣,就立下了遺令:
我在軍中辦事十分對,至於小的憤怒,大的過失,不應該效法。天下還沒有安定,不能遵守古代製度。我有頭痛病,很早就戴上了頭巾。我死後,穿的禮服要象活著時一樣。別忘了。文武百官應當來殿中哭吊的,隻要哭十五聲。安葬之後,文武百官便脫掉喪服。駐防各地的將士,都不要離開駐地;官吏們要各守職位。入殮時穿一般的時服,埋葬在鄴城西麵的山岡山,跟西門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寶陪葬。
遺囑還說:
我用剩下的香可以分給諸夫人,它們沒有什麼事可幹,學著做鞋賣點錢……我做官時曆次得到的綬帶,都放置在倉庫中。我留下的衣物,可放在別處,不能存放的,你們兄弟們可以分用。
最後一部分:
我的歌舞妓人都要居住在銅雀台上,並在正堂上安放一個六尺長的床,掛上靈幔。每天獻上幹肉幹糧,每月初一、十五,向著靈幔奏曲跳舞。你們還要時時登上銅爵台,遙望埋葬我的西陵墓田。
應該說,曹操很放心地走了。因為很久以前,他就安排好了接班人。他的接班人就在他死後不久,以漢朝丞相的身份篡奪了漢政權,建立魏政權。
漢朝結束了……
等於說,建安二十五年是這個年號在中原的最後一年。從此以後,隻是在蜀才有所謂建安二十六年的說法。
英雄之死往往讓草木皆悲,風雲變色。曹操當之無愧於英雄稱號,但他的死卻是那麼平靜,包括他的遺囑也是那麼家長裏短,波瀾不驚。隻談人生不談國事,讓這位生時的英雄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因為和他活著時一樣,他的自信讓他認為,後繼者必將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他的自信更讓他認為,其他兩國已不足慮。所以,他平靜地寫下瑣碎之事,平靜地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