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二 蕭紅年譜(1 / 3)

附錄二 蕭紅年譜

(1911年6月——1942年1月)

1911年

6月

1日 陰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蕭紅出生於呼蘭縣張家大院。舊俗認為端午日為不吉之日,故將生日改稱6月4日(陰曆五月初八),一說改在陰曆五月初六。取乳名榮華。

30日 滿月之日,母子回門。薑玉蘭病倒半路,又折回張家。

7月

1日 外祖父家所在的薑家窩棚一帶發生大水,衝塌不少房屋。薑家人避水患在張家大院一住四十餘天。

1914年(三歲)

弟弟張富貴出生。蕭紅常與祖父在後花園嬉戲。

1915年(四歲)

張富貴天亡。蕭紅對家裏儲藏室裏的舊物發生濃厚興趣。

1916年(五歲)

蕭紅二弟張連貴(即張秀珂1916——1956年)出生。

夏祖母病逝。蕭紅隨同族兄弟們第一次走出張家大院來到呼蘭河邊。

1917年(六歲)

祖父教蕭紅背古詩。對祖父打洋車夫產生感情隔膜。

1918年(七歲)

祖父向蕭紅講解古詩內容。受到伯父的疼愛。

1919年(八歲)

春蕭紅三弟張連富出生。

8月 母親病故,年僅34歲。張廷舉將三子連富送到阿城四弟家寄養。

12月

5日 張廷舉續娶梁秀蘭。改名梁亞蘭。

1920年(九歲)

初春蕭紅進入縣南關女校。原學名為張秀環,因與二姨同犯一個"秀"字,改名張乃瑩。

1921年(十歲)

年中 黑龍江省發生鼠疫,蕭紅的弟弟(連富)被縣裏英國傳教士"醫生"殘酷"治死"。

1924年(十三歲)

暑期初小畢業,考入高小。喜歡讀課外書和畫畫。伯父給蕭紅講古文,經常誇獎她記憶好,接受能力強。

1925年(十四歲)

5月

30日 上海爆發"五卅"慘案。

6月

4日 "五卅"慘案消息傳到哈爾濱。月中呼蘭縣也舉行抗議活動。

7月

月中 蕭紅和同學參加呼蘭縣舉行的募捐聲援活動。

月底在縣西崗公園舉辦募捐答謝活動。蕭紅出演《傲霜枝》中一個角色。

1926年(十五歲)

5月

3日 當夜雨雹交加,全縣遭災。

6月

月初校方出文題《大雨記》,蕭紅作文獲教師讚揚。月末高小畢業考試。

7月

月中 高小畢業。力爭去外地上中學未果。

9月

月中 同班同學多考入外地或本縣初中。蕭紅因想去哈市上初中遭拒,輟學在家。以"閑人"姿態與家裏抗爭。

秋季 同班同學田慎如因抗婚出家當修女。此舉對蕭紅力爭上學震動很大。

1927年(十六歲)

2月

正月 外出回家過年的大伯父也不支持蕭紅去外地讀初中,伯侄關係破裂。

年中蕭紅以出家當修女為由,迫使家裏同意她去哈爾濱求學。

8月 張廷舉出任呼蘭縣教育局局長。

9月 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校"(前身為私人的"從德女子中學")。

1928年(十七歲)

2月

22日 祖父80(虛歲)壽辰,馬占山、王廷蘭等人出席祝壽活動。

6月

4日 沈陽發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死後,日方威迫張學良執行1927年6月簽定的《滿蒙新五路協約》。消息傳出,東三省人民掀起反日護路示威活動。

9月

月中 張廷舉由呼蘭縣教育局局長轉任省城齊齊哈爾市教育廳秘書。

11月

5日 蕭紅和同學被"哈爾濱學生維持路權聯合會"爭取參加了反日護路示威遊行。

8日 哈市當局在日方壓力下,下令禁止學潮。市學聯決定9日舉行更大規模示威遊行。

9日 蕭紅和同學自願加入哈市大中小學生數千人的遊行示威。她參與宣傳鼓動工作。

12月

寒假 由家裏給蕭紅訂婚。男方汪恩甲,當時在濱江市(即哈爾濱市道外區)三育私立小學任教。婚事由蕭紅六叔張廷獻介紹。他與汪恩甲的哥哥汪恩厚曾是吉林省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同學。

1929年(十八歲)

2月

下旬寒假中因祖父病,遲到4天回校。

月中接到祖父病危通知回家探視。繼母梁氏的妹妹開姨(《小城三月》翠姨的生活原型)因婚事鬱悶而死,年約21歲。

5月

27日 當夜9時,隨女中學生夜練中,目睹蘇聯駐哈領事館被查抄事件。

6月

7日 祖父病逝,回家奔喪。

11日 18歲生日。

7月

10日 "中東路事件"發生。

9月

中旬 滿州省委書記劉少奇秘密來哈,布置領導哈市工人反對製造中東路反蘇事件的鬥爭。11月

上旬 滿州省委"擁護蘇聯,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宣傳鬥爭達到高潮。

17日 蘇軍以4萬餘兵力攻占滿州裏和紮蘭諾爾。

月中 蕭紅參加了校方組織的"佩花"募捐活動。後來寫《一九二九底愚昧》加以揭露。

12月

22日 中蘇簽訂伯力協定,中東路反蘇事件平息。

1930年(十九歲)

春春遊歸來,在女校校刊發表詩歌《吉林之遊》。署名"悄吟"。暑假初中畢業。家裏不支持蕭紅去外地上高中,主張結婚。蕭紅在徐淑娟等同學鼓動下,做南下北京(當時叫北平)讀書的準備。

9月 與李潔吾相識。

月初 到北京,與表哥陸振舜同住西單二龍坑西巷。蕭紅入辟才胡同北平女子中學(一說北師大女附中)高中。受蕭紅出走影響,其父張廷舉被解除省教育廳秘書一職,調巴彥縣任督學。張家子弟不堪嘲諷,轉外縣學校,張秀珂轉巴彥縣中學。陸振舜父母來信威脅要中斷生活費,蕭紅與表哥陷入困境,兩人關係緊張。

10月

6日 蕭紅一人靠讀詩度過中秋節。

1931年(二十歲)

1月

1日 蕭紅病臥在床。李潔吾當掉棉被送煤取暖。

寒假 蕭紅與表哥回哈市。蕭紅過起短暫的流浪生活,不久與家裏妥協,答應結婚。

2月末蕭紅與汪恩甲來北京,仍住二龍坑西巷。蕭紅向高原表示"將要結婚"。不久雙雙回哈,住道外東興順旅館。

3月

月中 汪恩厚代弟退婚。蕭紅不滿退婚告到法院。法院解除婚約,蕭紅回到呼蘭。張家受不住輿論壓力,梁氏帶領全家避居阿城張家本家。蕭紅被"軟禁"期間積累了農村生活和階級矛盾的素材。

9月

月初 與汪恩甲恢複關係,回哈市仍住東興順旅館。蕭紅進入"東特第二女中"高一級做插班生。汪恩甲在哈工大上學。

18 日 "九?一八"事變中,蕭紅曾上街撒傳單。

月底 給北京李潔吾去信,托他買日本作家圖書要送中學美術教員。

10月

24日 遠在江蘇的徐淑娟給北京的高原寫信,對蕭紅與汪恩甲的結合深表懊喪。

秋 蕭紅懷孕,中斷中學生涯,在東興順旅館"蟄居"。

1932年(二十一歲)

1月

27日 日軍出兵進攻哈爾濱。

2月

5日 日軍占領哈爾濱。

某日 蕭紅與汪思甲來到呼蘭縣外祖父梁家,當天又返回哈市,蝸居東興順旅館。

蕭紅偶有詩作,如《可紀念的楓葉》、《靜》、《栽花》、《春曲》等。

5月

某日 汪恩甲外出不歸音訊全無。蕭紅被旅館扣為人質。當時已欠費用幾百元。

5-6月 蕭紅將小詩《春曲》郵《國際協報》副刊,署名"悄吟",未被采用。

蕭紅給《東三省商報》副刊《原野》郵去小詩《春曲》和求救信,署名"悄吟"。編輯方靖遠(方未艾)對詩感興趣,準備待用。

7月

上旬 蕭紅再次以"悄吟"之名向《國際協報》副刊部郵去求救信。

10日 編輯部負責人裴馨園收到求救信,當即帶孟希等人去東興順看望蕭紅。

11日 晚上,老裴招集朋友商議此事,未有結果。

12日 中午,蕭紅接連向副刊部打去幾個求救電話,老裴不在,某人不與理睬。

13日 老裴請蕭軍(三郎)去看望蕭紅遭拒絕,轉請舒群(黑人)等二人去看望蕭紅。舒群回來彙報蕭紅處境險惡。

老裴又請蕭軍轉送安慰信和幾本小說,蕭軍帶著好奇心前去看望。蕭紅以為是李潔吾托人捎信來。由於提到蕭軍的作品《孤雛》,倆人開始交談,迅速建立感情。

30日 蕭紅完成詩《幻覺》,陳述她和蕭軍熱戀中的隱憂。

8月

3日 連日暴雨,鬆花江水漲堤。

8日 江堤決口,哈市道外區成澤國,街上大水淹沒一層樓。某日 舒群安置遭災的父母後,帶食品泅水來陪伴蕭紅。老裴、舒群和蕭軍等人一直在商議營救蕭紅計劃。

10日 身懷六甲的蕭紅隻身乘上救人船,逃出旅館,來到老裴家落腳。

一星期後蕭軍住到老裴家與蕭紅同居。

月中 署名"悄吟"的《春曲》載《東三省商報》副刊《原野》。月中蕭軍與老裴夫人激烈口角,老裴夫婦臨時搬走。

9-10月

某日 蕭紅在三等產婦室產下女嬰。因無力撫養,拒絕母子見麵和喂養,6天後送人。

三星期後 無錢繳產費強行出院。由老裴支助5元住進歐羅巴旅館。

11月

月中 蕭軍當上家庭教師,搬住道裏區商市街25號。

12月

年底 由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哈市畫壇搞起《維納斯助賑畫展》,進行義賣救災。蕭紅送展兩幅水粉畫。

1933年(二十二歲)

初春

某日 由蕭紅等人倡議,哈市成立左翼的"維娜斯畫會"。

4月

18日 蕭紅完成目前所知她最早的文學散文《棄兒》,標誌蕭紅的文學生涯開始。

5月

6日一17日 散文《棄兒》在長春偽滿洲國官方報紙《大同報》副刊《大同俱樂部》連載。至1935年發表《生死場》前,她的筆名是"悄吟"。

21日 完成小說《王阿嫂之死》。

30日 小說《看風箏》載《哈爾濱公報》副刊《公田》。春夏之交

某日 舒群同學、磐石遊擊隊負責人傅天飛,向蕭紅、蕭軍講述了盤石抗日事跡。

7月

18-21日 小說《腿上的繃帶》在《大同報》副刊《大同俱樂部》連載。

月中 由中共黨員羅烽、金劍嘯領導,哈市成立"星星劇團"。舒群、白朗、蕭紅、蕭軍等為其成員,排練《小偷》、《娘姨》等三個劇目。

8月

4日 小說《太太與西瓜》載《大同報》副刊《大同俱樂部》。

6日 由哈市中共控製的《大同報》周刊《夜哨》創刊。創刊號發表蕭紅的小說《兩個青蛙》。

13日 散文《小黑狗》載《大同報》副刊《大同俱樂部》。詩《八月天》載《大同報》周刊《夜哨》第1期。

27日 小說《啞老人》在《大同報》周刊《夜哨》第三載。

9月

月初 在一次"星星劇團"事務會上與"牽牛坊"主人馮詠秋相識。當天下午第一次去"牽牛坊"參加活動。

3日 小說《啞老人》在《大同報》周刊《夜哨》第四期載畢。

24日 小說(《夜風》在《大同報》周刊《夜哨》七期連載三期。

10月

3日 小說散文集《跋涉》出版,署名三郎、悄吟。內收蕭紅作品:《王阿嫂的死》、《廣告副手》、《小黑狗》、《看風箏》、《夜風》、詩《春曲》之一。此書出版不幾日遭禁。

15日 小說《日子》載《大同報》周刊《夜哨》第十期。

29日 署名玲玲的散文《中秋節》載《大同報》周刊《夜哨》第十二期。

月中 "星星劇團"被迫解散,哈市白色恐怖。

11月

5日 小說《清晨的馬路》在《大同報》周刊《夜哨》第十三期連載兩期。

26日 小說《渺茫中》載《大同報》周刊《夜哨》第十六期。月中署名君猛的詩《生的跋涉——寫給(跋涉)》載《大同報》副刊《大同俱樂部》。

12月

8日完成散文《煩擾的一日》。

17日 散文《煩擾的一日》在《大同報》周刊《夜哨》連載兩期,後因周刊停刊未載完。

27日 完成散文《破落之街》。

哈市白色恐怖日甚,左翼文化人士陸續離哈。蕭紅蕭軍準備從海路去上海,時間初步定在明年五六月間,因那時"海上浪小",行程安全。

1934年(二十三歲)

1月

18日 白朗主持的《國際協報》周刊《文藝》創刊。

3月

1日 署名田娣的小說《患難中》在《國際協報》周刊《文藝》連載至5月3日。

6-7日 散文《夏夜》在《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連載。

10-11日 小說(《離雲》在《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連載。

16日 完成散文《蹲在洋車上》。

20日 小說《出嫁》載《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

30-31日 散文《蹲在洋車上》在《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連載。

月中哈市白色恐怖更加嚴重,舒群失去組織關係出走青島。來信約蕭紅蕭軍到青島。

4月

20日 小說《麥場》(即《生死場》的前兩節《麥場》和《菜圃》在《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連載至5月17日。

5月

3日 小說《患難中》在《國際協報》周刊《文藝》連載畢。

17日 小說《麥場》在《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連載畢。

27日 舊詩作《幻覺》載《國際協報》副刊《國際公園》,公開了她和蕭軍間的感情危機。

月中大病20餘天,內心充滿某種不安。

6月

3日決定13號離哈。6日朋友請飯餞別。

11日家裏什物變賣幹淨。

12日 離開商市街居所,躲進"天馬廣告社"。

13日 乘火車離哈赴大連。當夜乘"大連丸"船去青島。

14日 散文《鍍金的學說》在《國際協報》周刊《文藝》連載兩期。

15日 到達青島,由舒群和倪青子夫婦安排住在其嶽父家中。

16日端午節,蕭紅23歲生日。

18日 在哈市的羅烽被叛徒出賣入獄。白朗一邊堅持編刊,一邊四處營救。

月中 舒群嶽父租下觀象台一路一號底樓,由舒群夫婦和蕭紅蕭軍分住其中。

9月

月初舒群和蕭軍去上海尋找魯迅先生未果。

9日 蕭紅完成《麥場》(即後來的《生死場》)。下旬蕭紅夫婦以"蕭軍"之名給上海魯迅先生寫去第一封信,寄上海內山書店轉。

23日 仲秋節。舒群夫婦及倪家三兄弟和地下市委書記高嵩等被捕,青島中共地下組織遭到完全的破壞。

10月

9日 魯迅收到蕭紅蕭軍來信,當即回信,提出"可以看看"他們的書稿。

月中掛號寄出《麥場》複寫稿和《跋涉》。

22日蕭軍的《八月的鄉村》脫稿。

30日 由黨的外圍組織"荒島書店"領導孫樂文安排並支助40元,蕭紅蕭軍乘"共同丸"向上海進發。

11月

2日蕭紅蕭軍到上海。

3日 在拉都路租下一亭子間。給魯迅寫信要求見麵。魯迅當天回信,認為會麵一事"可以從緩"。

13日 給魯迅寫信提出借錢和請幫助找工作。

17日 魯迅回信,表示"工作難找",錢已準備,並說自己已病了十幾天。

27日 魯迅來信約30 日與蕭紅蕭軍會麵。

30日 見到魯迅夫婦及海嬰。《八月鄉村》當麵交給魯迅。

12月

7日 魯迅來信勸慰蕭紅蕭軍不要為寫不出東西苦惱,建議他們"常到外麵去走走"了解社會。

19日 魯迅在梁園豫菜館招待蕭紅夫婦。他們得識茅盾、葉紫、聶紺弩夫婦。

20日 魯迅來信說《麥場》已推薦給生活書店,若送檢通過即可出版。

1935年(十四歲)

1月

元旦蕭紅蕭軍搬到拉都路中端351號,借住朋友家。

29日魯迅來信告訴《麥場》送審還無回音。

2月

9日 魯迅來信,說已把蕭紅的一篇作品寄給《太白》雜誌。

3月

1日 魯迅來信,說《太白》已同意刊登蕭紅作品。

5日 小說《小六》載上海《太白》第一卷第十二期。(後改名《搬家》收入《蕭紅散文》)

14日 魯迅來信,表示還沒有審閱《八月的鄉村》。

17日 魯迅收到蕭紅寄來的兩篇作品並信。

4月

2日 魯迅來信,已閱《八月的鄉村》,並寫了序。

5月

15日 完成散文《最後的一個星期》。

6月

1日 散文《餓》載《文學》第四卷第六號。

15日 完成散文《三個無聊的人》。

月中 舒群流亡到上海,與蕭紅蕭軍見麵。蕭軍《八月的鄉村》自費出版。

7月

28日 散文《祖父死了的時候》載長春《大同報》副刊《大同俱樂部》。

月中 羅烽白朗夫婦從哈流亡到上海,與蕭紅蕭軍見麵,並在其處小住。

8月

5日散文《三個無聊的人》載《太白》第二卷第十期。

24日 魯迅來信,表示《麥場》已被文學社退回,將由胡風轉《婦女生活》,若不登則"隻好擱起來了"。

9月

19日 魯迅給蕭軍信中提到:"久未得悄吟太太消息,她久不寫什麼了吧?"

10月

20日 魯迅來信,表示《麥場》改名為《生死場》的"名目很好"。並透露因是複寫看不清字跡,故書稿沒有閱讀完,若要作序,等讀了校樣後再寫。

27日 魯迅夫婦去看望蕭紅蕭軍,未遇。

11月

4日 魯迅來信,約蕭紅蕭軍6日來寓所吃夜飯。

14日 魯迅看完《生死場》校稿,托胡風帶走。當夜寫完序言。

15日 魯迅將序隨信郵寄蕭紅。

16日 魯迅收到蕭紅蕭軍信即回信,說明序中一些提法的含義。應蕭紅請求附上親筆簽名。

12月

月中 中篇小說《生死場》以上海容光書局名義出版,為"奴隸叢書"之三。蕭紅第一次使用"蕭紅"這個筆名。此後一段時間,"悄吟"、"蕭紅"兩個筆名並用。

1936年(二十五歲)

1月

元旦後 端木蕻良(曹京平)從北京流亡到上海。

5日 散文《初冬》署名悄吟,載上海《生活知識》第一卷第七期。

20日 散文《訪問》載《海燕》第一期。

本月前後 陳涓到上海,與蕭紅蕭軍會麵。蕭紅又一次陷入感情危機,陸續寫作詩作《苦杯》。幾個月裏常去魯迅家解脫苦悶。

2月

某日 散文《廣告員的夢想》署名悄吟,載《中學生》第63號。

月中完成小說《手》。魯迅生病。

4月

10日 散文《索菲亞的愁苦》載上海《大公報》副刊《文藝》125期。

15日 小說《手》載《作家》第一卷第一號。

某日 散文《同命運的小魚》署名悄吟,載《中學生》第64號。

30日 夜,蕭軍為陳涓送行。因某種"誤會",兩人關係惡化。

5月

1日 陳涓離開上海北上。

某日 隨筆《春意掛上了樹梢》、《公園》、《夏夜》署名悄吟,載《中學生》65號。

6日 完成小說《馬房之夜》。

15日 小說《馬房之夜》載《作家》第一卷第二號。

16日魯迅病重。

月底魯迅病"頗近危險"。蕭紅多日去探視。

7月

月初魯迅病情好轉,診斷為肺病和肋膜炎。

1日散文《歐羅巴旅館》署名悄吟,載《文學季刊》第一卷第二卷。

月中蕭紅決定東渡日本一年,想與弟弟張秀珂團聚。

15日 晚,魯迅夫婦在寓所為蕭紅餞行。

16日 蕭紅到日本後誤以為張秀珂此日離開日本回東北,失去姐弟團聚機會。

17日蕭紅離滬乘船赴日本。

18日船停靠長崎,寄蕭軍短信。

21日 由黃源夫人許奧華安排住地的情況寫信告訴蕭軍。

26日寫信表示心情很不好,"好像充軍西伯利亞"。

8月

1日 隨筆《拍賣家具》、《最後的一星期》署名悄吟,載《文學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9日 完成散文《孤獨的生活》。

14日 給蕭軍信,提到郵出一篇小說和兩篇短文。表示再寫一短文後就要寫"長的"了。信中附一首《異國》短詩。

16日 金劍嘯在東北遇難消息傳到上海。

17日 蕭紅來日本後第一次走出離居處三裏遠的路程,到神保町一帶觀覽。

22日 寫信表示近幾日整天發燒。

27日 寫信表示要寫一個3萬字的短篇。月底許奧華回國,蕭紅舉目無親。

月中 散文集《商市街》署名悄吟,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為巴金主編"文學叢刊"第二集第十二冊。內收41篇散文,後附蕭軍署名朗華的《讀後記》。

9月

2日 因劇烈腹疼,3萬字短篇已寫40頁停筆。

4日 完成3萬字的小說《家庭以外的人》。

5日 散文《孤獨的生活》載《中流》第一卷第一期。

6日 給蕭軍信,表示"我不回去的",仍準備"住到一年"。

9日 寫信表示自己的胃"一天要痛幾回"。

10日去日語補習班交學費。

12日 日本刑事登門察問,蕭紅對此很上火。

14日 日語補習班開課。給蕭軍去信署名"榮子"。

15日 小說《紅的果園》載《作家》第一卷六期。

19日 寫信表示要在10月15日前完成一篇童話。並表示與日本房東太太相處愉快。

20日 小說《王四的故事》載《中流》第一卷第二期。

月中 散文集《商市街》再版。

10月

1日 小說《牛車上》載《文季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5日 魯迅回茅盾信中提到:"蕭紅一去之後,並未給我一信,通知地址"。

13日 寫信表示不回國。從電影裏看到上海北四川路,懷念魯迅先生。

15日 小說《家族以外的人》連載於《作家》第二卷一、二兩期。

17日 給黃源信,表示為開明書店成立十周年所出《十年》小說集的小說未能寫出。

19日 魯迅先生病逝。

20日 "給蕭軍信,表示"決(絕)對不回去",希望月底把生活費寄來。外出吃早點,看到日文報紙載"魯迅的偲",雖搞不懂"偲"的含義,但已有不祥預感。

21日 看到報載魯迅病逝消息,仍不願相信。

22日 在靖國神社廟會上,她確信魯迅病逝。

23日 從中文報紙知道病逝確切消息。"幾天裏,嘴唇全燒破了"。

24日 給蕭軍信表示哀痛。

29日 給蕭軍信表示對魯迅病逝的痛苦。另提及到11月5日前要完成一部作品。

29-30日 議論文《女子裝飾的心理》在上海《大滬聯報》連載。

11月

2日 去聽鬱達夫的演講。給蕭軍信,要他和朋友多去安慰許廣平。

5日 9月24日致蕭軍信,以《海外的悲悼》為文題載《中流》一卷五期。

6日 寫信表示看到蕭軍的《為了愛的緣故》一文感到"顫栗","因為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

9日 寫信表示回憶魯迅的文章,出於情感一時無法寫出。

16日 小說《亞麗》載《大滬聯報》。

18日 夜裏發燒。自魯迅病逝,自己"一直把工作停了下來"。

19日 寫信對編輯出版《魯迅全集》表示關注。

24日 寫信表示想把《棄兒》的腳本修改後交姚克排電影。表示心情壓抑,隨時"記下一些短句"來,即後來發表的《沙粒》。

月中 小說散文集《橋》署名悄吟,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為巴金主編的"文學刊"第三集第十二冊。蕭紅表示對出此書興味不高"。

12月

5日 知張秀珂到了上海。

12日 撰寫自己簡短自傳《永遠的憧憬和追求》。

15日 給蕭軍信,表示自己"一直沒有回去的意思"。

18日 給蕭軍信,表示自己的鬱悶。

31日給蕭軍一封52字短信。

1937年(二十六歲)

2日 接到蕭軍一封信。

3日 為組詩《沙粒》寫下最後一句:"什麼最痛苦,說不出的痛苦最痛苦。"

4日 回蕭軍一封短信,表示新年"沒有什麼樂事可告"。並附上張秀珂的來信。

9日 突然中斷在日本的學日語和創作生活,乘"秩父丸"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