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緊張、害羞、和憤怒,到底都是來源於對未知的陌生和恐懼。”魯迅先生同意了,以後類似的名言都可以安他的名字。
采訪的過程遠比沐茗想象中的要輕鬆許多,從開始到結束,不過一個來時的時間。當然了,要是加上這之前的化妝時間和準備問題的時間的話,還是比較長。
諶榮邀請的專訪媒體是薪浪,畢竟借助平台的優勢,新浪差不多是國內最大的新聞媒體平台了。借著《失戀》的大勢,沐茗還是有不錯的新聞價值的,所以薪浪方麵也欣然同意了這次采訪。
“挺不錯的了,有一些的三四線的演員藝人,都是花錢找我們采訪的。”采訪沐茗的記者私下對沐茗道。
一般負責跑一線的記者,很少有年紀大的。像采訪沐茗的,就是個不到三十的姐姐,名字叫鄒櫻。不算巧合的是,她也是廣院畢業的。所以在沐茗的一句“師姐好”的問候裏,正常采訪的基調都溫和許多。
之所以不算巧合……想一想廣院走出去的幹新聞行業的前輩們,那真的可以是占據了國內新聞媒體界的半壁江山啊。
采訪的過程很順利,畢竟大多數問題都是沐茗事先準備過了的。這還是因為攝製采訪的緣故,如果是文字采訪的話,都不用這個過程,直接發一份素材給薪浪那邊就可以了。
也不能這些采訪都玩虛的,畢竟接受采訪都是有某些方麵的宣傳需求的。萬一記者過來隨口問了一堆,一句有用的沒有,這采訪的價值在哪裏。
更何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鏡頭前侃侃而談的,萬一采訪個不善言辭的,不提前準備好,總不能采訪的時候大家大眼瞪眼,一起玩木頭人吧。
當然了,也不是一點自由度沒有。畢竟有的時候碰到能會道的,萬一聊嗨了,不能讓人強硬的停下。所以隻要大框架是對的,多個問題偏個問題的,事兒不大。
沐茗的口才介於沉默寡言和能言善辯之間,所以很難出現聊得太過的問題。加上鄒櫻又照顧自家的師弟,所以正常采訪基本上沒有什麼額外的問題。
這次采訪的主要目的,就是把沐茗的年紀身份,和投資《失戀》的收益聯係在一起,所以這部分也是重點采訪的地方。
“《失戀》這部電影的劇本,聽最初是你推薦給滕化濤導演的,為什麼會當時看中這個作品呢?”
“我第一次看到這部作品,是在——豆瓣的組上,當時……”
“那為什麼會想到,要把它排成電影呢?”
“最開始的時候,是滕導和我過,……”
……
“那,現在《失戀》的成績這麼好,你的投資大概能有多少的回報。”
“嗯,我當時是資金和版權的共同投資,占投資比重的三十五左右。然後盈利分成的話,差不多有三成左右。”
“具體的呢?大概能有多少?”
“嗯——按照現在電影的成績,應該不會低於千萬。”
沐茗看著自己正對麵,鏡頭拍不到的地方豎起的備注板,上麵清楚的寫著關於分成利益的回答時,隻量級,不具體數字。的太具體顯擺的意味太濃了,含糊一點效果反而更好,因為看到采訪的網友會幫你去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