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泰囧(一)(1 / 2)

華藝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影視公司,這一點一直到17年也是如此。既然已經是業內最強了,自然不會滿足繼續隻在本行業稱王稱霸。所以,從10年左右,華藝就開始模仿好萊塢的六大,準備拓展公司的覆蓋領域。

不過,也不知道華藝的高層是怎麼理解“領域拓展”這個概念的,人家六大的做法是“泛娛樂化”,打造自己的娛樂生態鏈;華藝則是“去電影化”,把電影方麵的精力放到了其他的地方。

10年的華藝,全年有八部電影,總票房近十八億,占了全國總票房的兩成。尤其是《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和《狄仁傑之通帝國》,更是霸占了票房排行“P5”中的三個位次,盡顯國產電影行業的王者風範。

然而到了11年,隻有一部兩億票房的《新少林寺》還值得一提,不過1億的製作成本,即使加SH外版權收入,也不過剛好保本。其餘的《雪花秘扇》《開心魔法》之類的,全部慘敗。

反倒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光線和博納,一個有《畫壁》和《最強囍事》,一個有《龍門飛甲》和《竊聽風雲》。雖然票房成績都中規中矩,但是盈利還都是不錯的。

當然了,這些公司在分析行情的時候,都有意無意的把完美影視和《失戀》給忽略掉了。一部大爆的電影終究是意外,除非能再找到下一個這樣的“意外”,否則在這些傳統的影視公司眼裏,完美影視隻不過是一個一閃而過的“流星”而已。

任誰都能看得出來,作為一家以電影為根本的影視公司,電影方麵始終應該是最關鍵的一部分。也就是,華藝的“去電影化”的發展思路從根本上就是錯的。

不過,王中軍顯然不這麼認為,或者,他不能讓董事會的人這麼認為。在公司的年度財報上,11年的總盈利超過二十億,同比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尤其是,年中的時候還和藤迅達成了合作,藤迅入資45億,成為了華藝的最大外界股東。這也是華藝在影視外拓展的重要一步。

所以,在他的認知裏,這就是華藝在按照自己的“偉大路線”發展的最好證明。於是,就有了今的這個酒會。一是為了展示實力,二也是為了顯擺成果。

比起完美上次的慶功酒會,華藝這次舉辦的無論是規格還是參加成員方麵,都明顯要高不止一個檔次。華藝旗下的藝人基本上全員到場,非華藝旗下的一線、超一線們,也來了不少。

這樣一對比,沐茗這種透明參不參加其實根本沒人在意,而且沐茗本身也並不喜歡這種大型的社交場合,完全可以繼續待在橫店,隨便找個借口應付應付就好。

諶榮對沐茗多少有些了解的,所以,他深信沐茗會千裏迢迢的從橫店趕回京北,參加這麼一場他不喜歡的就會,必然是有原因的。

隻是,從進場到現在,這子除了開始的時候聽王中軍在台上扯了兩句之後,就一直和同樣來參加酒會的黃博坐在了一起。

沐茗認識黃博他是知道的,不過想來,兩個人也就是那麼幾個月的交情罷了。沐茗會為此大老遠的跑回來,就為了當麵聊聊?

諶榮估計錯了兩點:第一,沐茗和黃博的關係比“那幾個月的交情”要稍微再深一些;第二,沐茗今晚上還真的就是為了和黃博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