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深知公孫瓚占據幽州勢力龐大。如今若是不趁公孫瓚大敗士氣大減和袁紹合擊拿下幽州。日後要破公孫瓚就麻煩了。至於幽州和冀州接壤交界自己就算得了也很難守得住。要想無憂的占據幽州就要將袁紹一並擊敗。但是自己現在沒有這個實力。不過占據部分地盤還是能增強自己的實力的。
趙雲領著從磐河界橋下來的兩萬兵馬,休整一番後是一路追殺而去。
“大膽趙子龍,興起戰事擾我疆界,莫非欺我幽州無人不成。”漁陽太守在城上破口大罵。
“公孫瓚與袁紹兩軍交戰興起戰事不顧百姓安危。而我隻是受袁公之托共擊公孫瓚以救兩州百姓,何來無故興起戰事之說。若是你主不與袁紹交兵,我又何致於此。”趙雲這話的確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袁紹和公孫瓚不交戰把自己卷進去自己又何必急忙的做出決定。如今天下大亂軍閥爭霸,那麼要想恢複和平就隻有以戰止戰。
哪一個朝代的太平盛世建立的時候都是血戰平天下。
“強詞奪理。”漁陽太守惱羞成怒“放箭”
趙雲都覺得自己的借口不怎麼好。或者自己說起來成了不好的借口。不過沒想到漁陽太守竟然如此激進。算了無論怎麼說都一樣了。自己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就可以了。再說以後征討天下,也不可能每次都是師出有名。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實力。自己既然要爭霸有心護天下百姓。那麼過程就變得有些平淡了。但是也不可能忽略。有些事自己還是不會做的。
密集的箭雨射來。趙雲考慮到是遠到而來。所以並沒有下令攻城。反而退軍二十裏下寨。連日趕路還是需要再次整頓的。
夜晚趙雲望著天上的繁星。夜不能寐。自己領了三萬士卒前來。從出兵到至今。已經快有一個多月了吧。損傷了將近一萬的人馬。千裏奔襲就是為了剿滅公孫瓚,為了讓自己在軍閥爭霸中生存下去。守護住自己想要守護的。趙雲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到底對還是不對。或許沒有對錯。但是自己算不上那些名士口中的最仁義的人吧。趙雲苦笑一聲。不過自己既然選擇了又能怎麼樣呢。
“主公”典韋巡視大營一番。見趙雲一個人立在大帳外。打了聲招呼便過去了。
“典韋你說我做的對嗎?”趙雲突然問到。
“什麼?”典韋愣了。因為典韋自己根本不知道趙雲在說些什麼。隨即又聽到趙雲一人在喃喃自語。無非就是自己出兵以來的殺戮和損傷上萬的士卒。
“主公,典韋不知道諸侯爭霸有誰對誰錯的。在典韋看來真要說起來沒有對錯。隻有誰得天下能夠讓百姓生活的更好。典韋和主公一起在並州,典韋知道並州百姓的負擔比別處的都更小。百姓的生活大有好轉。和剛開始的亂世比起來也算安居樂業了。所以我典韋願意跟隨主公南征北戰。”
“是嗎?謝謝你了。或許我能做的也就是隻有如此了。在軍閥混戰的棋盤的上,每一個人都是這棋盤上的旗子。”趙雲苦笑到。他知道自己身為現代人,當然在管理上能夠更好。而且自己也總是記著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對百姓自然會盡最大的努力照顧。使百姓受惠。而百姓要的不就是這個嗎?
“你先下去吧,我也要休息了。你也好好準備。明日我們就攻取漁陽。早日攻破,早日進兵易京。”
“是”
趙雲望著典韋的身影不禁感歎到。典韋真乃忠心之士。言語之中雖然不及田豐那樣說大道理。但是他卻有最直白的理解。最簡單的道理。對啊,軍閥爭霸哪有對錯。成王敗寇。無關對錯。
次日天明,趙雲領著典韋周倉以及兩萬將士。兵臨城下。
“公孫瓚敗局已定,我勸汝早降,可免此禍。亦可保全性命。保全城百姓和士卒。”能夠不戰自然是最好的。所以趙雲還是抱著一絲希望勸說漁陽太守。
“趙子龍你休想,勝敗乃兵家常事。我主回京鎮守幽州諸郡。憑你區區兩萬多人也想讓我投降。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漁陽太守在城上答到。
“主公此人好生無禮。”典韋聽了不覺皺著眉頭,有些不悅。
“攻城”各為其主。趙雲也沒覺得對方的話有什麼。再說了自己一個現代人這些話根本就不能激怒自己。自己招降他也沒有把握。畢竟在古代很多時候沒有特殊情況。不戰而降的人很少。
趙雲的士卒乘勝而來。兵鋒正盛。士氣高漲。軍士個個都是奮勇爭先。而漁陽太守雖然依靠城池堅守。但是公孫瓚兵敗,整個幽州的人都知道。對士氣還是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