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轉變

隻要不上班、在家照顧孩子收拾家務,那就是全職主婦。我身邊有很多想做或正在做全職主婦的人,她們都這樣看待這個角色。

我卻不以為然。這就形同在職的人,努力地幹和渾渾噩噩地混,都叫“上班”,可兩者有雲泥之別。

5年前,我從一個不錯的中高層位置辭職,當時隻是覺得太累想調整一下,家裏的孩子也需要人照料。卻不料兩月後我發覺待在家裏更適合自己。我隻用了一個月,就把自己從3年沒寫過一篇像樣稿子的狀態調整到一個專業寫手,因為我不想靠別人養活,哪怕老公十分愛我,從不計較。所以第一年,因寫作任務飽滿,收入還不錯,我並不覺得自己算個全職主婦。

接著我開始籌劃去做一家有國家特許資質的技術服務公司,公司技術上的事交給老公,其餘的管理和協調部分歸我。這兩年的大部分時間我仍然窩在家裏,可生意卻做得不錯,公司從一開始就贏利。我在家切菜做清潔,腦子裏想的都是如何把公司的業務做得更有起色。那時的我很像一隻變色龍,在不同的場合換不同的衣服,再換一副頭腦說合適的話,一天之內時時感覺天上人間,四季不同。可我還是覺得這並非自己的人生定位,生意場的勾心鬥角和複雜人際,讓我從骨子裏感到厭惡。想想當初辭職不就是圖個簡單清淨嗎?轉了一圈,居然又回到了起點。於是我一咬牙,把賺錢賺得熱火朝天的公司賣給了別人,又恢複到一個全職主婦的身份。

把家門打開

不久,我們家搬到了一個高檔小區,我稀裏糊塗地成了小區業主中的“群主”。大家都覺得我比年輕人熱心,比中年人誠懇,比老年人腦子跟得上潮流,所以就成了“下樓散個步,都不知何時回”(老公語)的主兒。那時我仍以寫作和投資作為個人的收入來源,保持著“不靠男人養活”的心態。家人一回來我就圍著他們轉,可是因為有這群鄰居的存在,我倒並沒有囿於家庭的苦惱。我會定期組織鄰居聚餐、運動、旅遊,就連開車去家附近的水果批發市場,都要帶夠10家人的份兒。現代都市,十幾年的鄰居互不相識的情況太普遍了,而我不管何時回不了家,打個電話孩子就能寄放在別人家一整天。

一個好主婦,我覺得一定要懂得給家營造非常良好的周邊氣場,所以我對這種鄰裏大環境十分滿意。天南地北的特產,都有鄰居捎來給我們嚐新;哪有便宜貨,一定會有人通風報信,最後大家必定滿載而歸……

周末,一幫跟著我學種花的主婦會被我召集去花市;有演出時,我會統計人數訂票,讓大家重溫“文藝青年”的狂熱;銀行有什麼好的理財產品,我會提前通知別人,打電話跟銀行預約好,讓每個人都能買到……我常常覺得“開門辦學”這4個字可以套用在做好家庭主婦上。隻要你“開門持家”,就會有比過去多10倍的信息,多10倍的力氣,多10倍的悟性,再多出10倍的主動,因為你可以感染別人,別人同樣可以促成你的幸福。當物管悄悄將一張紅牌子貼在我家門口時,我驚訝地發現,我們家生平第一次,居然也有了社區“五好文明家庭”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