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煤和鋼(1 / 2)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冬季的素裹已經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餘姚城外二十裏處,渺無人煙的山坳下,一座龐大的建造工廠建立在這,來來往往進出的人絡繹不絕,工廠上方還有一根長達數十米的煙囪,高聳撐天。

啥?煙囪?沒錯!這正是劉尚按照前世的所看到的煙囪發明出來的。

今天,劉尚帶著一眾屬官前來視察情況,這座按照自己預想所建造的水泥加工廠,到底完美不完美。

在這裏,可以看到古代所看不到的設備,有排風機,抽煙機,排風道、送風道,排水管等一項措施。

這些都是劉尚發明出來的,當劉尚把這些聞所未聞的東西造出來後,眾人的目光都驚呆了,這些東西看似造詣簡單,通俗,但是真正使用起來,還是幫了他們不少力,打造工程中也會省力,便捷。

虞翻等人雖然不擅長這一行,但也很明白這些看似不起眼,但很有價值意義的東西,不是靠想就可以想出來的,況且還向劉尚這樣,一下子就鼓搗出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他們真想看看這能研製出這麼好喝的酒,又能造出比石磚還要堅硬的水泥的劉尚,這腦袋瓜到底是怎麼長的,這人比人咋就老低一籌呢,眾人無不是很鬱悶的表情。

但是劉尚還不滿意,就拿眼前的排風機,抽煙機來說,都要靠人力來拉動,劉尚想過,這時代沒有電,要是有的話早靠電能來拉動了,但是有水呀,如果單單靠水能來拉動排風機,那也比靠人力來的強。

可劉尚鬱悶的發現,如果要靠水能的話,必須要有類似水車一類的轉動物體,悲哀的是,這個時代還沒有水車,劉尚前世雖然看過水車或者風車,但是不知道它的製造原理,對它的結構也是一片模糊。

所以這件事隻好被劉尚放著了,因為此事,劉尚還特意派了一批手下,到扶風找一個叫馬均的人。

馬均字德衡,扶風人,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機械製造專家,比諸葛亮還技高一籌的發明家。他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傑出的貢獻,但是他的發明不論是在軍事,農業,工業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為三國時期工具的變革留下了光輝璀璨的一筆。

對待這名發明家,劉尚很想見一見,士農工商,以工商最不被世人所看待,而馬均就是一名工人,就算他的製造本領再傑出,對後世有極大的發展,但他的地位,確是在魏國很不受見待,由此可見,傳統的階級觀念,對於世人有多大的影響。

工廠中建築了許多的水泥窯,大容器,煉火爐,一切都是熱火朝天的進行著,這時一名光著上膀,赤身大漢來到劉尚身邊,打招呼道:“主公,各位大人。”

這民大漢是有名的鍛造大師,是闞澤親自負責征召的,身份沒有任何問題,劉尚詳細的看了眼麵前的這名大漢,問道:“水泥的初步煆燒是否有了結果?”

大漢聽了後,一臉苦相道:“白堊已經和混凝土經過幾日的煆燒,但是卻沒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其中雜物還是特別多,有的地方結石有的地方脫水。”

劉尚挑了挑眉頭,疑惑道:“怎麼會這樣,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大漢擦了擦額頭上冒出的熱汗,回答道:“這小的也不清楚,但小的認為初步的水泥還沒有真正的完成煆燒,應該是在燒製的問題上還不過關。”

“待我去看看。”劉尚打算親自勘察勘察,看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大漢引著劉尚等人,在走過了三道熔坊後,來了一座超大的煉窯器前麵,幾名工人同時操作,把火加大最大,不多時,容器內傳來持續的沸騰聲。

“咦!”眼尖的劉尚眼睛緊緊的盯著大漢們把木炭放進火爐下,盯了良久後,劉尚緊鎖的眉頭終於舒開了,一臉開心的笑著,說道:“我想,我大概知道問題出在哪了。”

眾人吃驚的望著劉尚,就連那名大漢也是半信半疑得看著劉尚,他幹這行幾十年了,他不相信連自己都看不出哪裏有問題,會讓年紀輕輕的劉尚看出來。

劉尚起初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但是看到工人拿木炭做燃燒物的時候,他知道問題出在哪了,前世,木炭已經淪落到了煮飯煮菜燒水,而煤炭才是人們的主要能源,不管是高爐煉鐵和鑄造,還是冶金、化學工業,都是以煤為主導原料,至於為什麼?這個理由很簡單,因為煤的沸點高,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