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各路反應(1 / 2)

討賊檄文發出去三天之後,就如同瘟疫一樣的速度在各處傳播,大街小巷,犄角旮旯,不論是在哪個角落,都會貼滿著告示,已經到了人所共知的地步。

曲阿,州牧府。

書房內,劉繇安靜的坐在大椅之上,均勻的呼吸聲配合著手指敲擊著案板,顯然在告訴別人,他在思考著什麼。

桌子左邊放著一件文書,從足跡上看出已經被翻來覆去很多次了,桌子對麵站著兩人,分別是孫邵,是儀,此時從他們的表情也跟劉繇差不多,捉摸不定,複雜之極。

“我兒糊塗……糊塗……”沉靜良久的劉繇終於開口,一開口就是譴責的話語,但臉上卻沒有多少的憤怒之色。

“大人,其實這未嚐不是好事。”見劉繇開口說話了,孫邵也不再憋著,緩緩說道:“劉公子如此做,無非就是站在天下大義麵前,有意的增加名望,檄文一出,天下之人也會紛紛叫好,倒時候有利的還是大人啊!”

“這我又何嚐不知。”劉繇深呼口氣,說道:“尚兒此舉,無非就是糾集各路州牧,刺史,太守聚義會盟,聯討董卓。但是你們想過沒有,皇上,朝廷都把持在董卓,朝堂之上,董卓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我們是可以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進軍,但要是董卓發布一詔書,直接稱我們是反賊,你們說天下之人會站在哪邊,如之奈何?”

劉繇一語就戳穿問題的關鍵,身為漢室宗親的他想到的問題自然比別人多得多,不論是劉繇,還是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幽州劉虞,他們都姓劉,忠心於漢室,所謂的清君側他們是萬萬不會苟同,而其他的諸侯卻沒有這個顧慮,他們的出兵為非就是掙官,掙餉,掙地盤,隻取決於利益方麵的考慮,不像劉氏宗人那麼有負擔。

“董卓擅廢少帝,扶陳留王劉協為漢帝,此等大逆不道之舉,人人皆知,民心又如何會向著董卓?”孫邵不解道。

劉繇淡淡的望了孫邵一眼,說道:“先皇遺命,欲立劉協為太子,是何進篡改先皇遺命,改立皇子劉辨,如今,董卓雖然擅廢劉辨,改立劉協登基,實際上就是按先皇遺命行事,不知道的還以為董卓的忠臣呢。”說道最後,劉繇也是感慨的笑出聲來,笑聲中多有諷刺,無奈的意味。

“那……這……”孫邵支支吾吾的不知如何開口,到最後聲音越來越小。

這時候是儀上前一步,望著劉繇的眼神,懷疑的說道:“主公,公子真懷有天子密詔。”

“密詔個屁!”劉繇登時站起來,圓瞪的雙目充滿了憤怒,大聲的叫罵道,看來這件事讓他火氣很大。

“還天子密詔!這麼大個事也不跟為父商量商量,竟然擅自做主,真是翅膀硬了,以為是一個太守,就不敢把為父放在眼裏,可惡!混蛋……”

“大人消消氣,某認為公子不是魯莽之人,公子敢如此說,就必會有解決的辦法。”孫邵見劉繇怒氣漸漸衝天,忙是勸慰道。

“是啊!是啊!我觀公子也不是衝動莽撞之人,想必公子以有所準備。”是儀也是幫著腔,但語氣之中卻沒有顯著的自信,他認為,所謂的天子密詔根本就是沒有可能的事,怕公子這次是海口誇大了。

發了一通的脾氣後,劉繇也冷靜多了,想想,不管劉尚怎麼做都是自己的兒子,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既然劉尚執意要這麼做,自己也不可能袖手旁觀,遂道:孫邵,傳書給牛渚的張英,讓他領三千精騎,隨劉尚出兵洛陽。

兗州刺史府。

此時的劉岱手中,也同樣有著一份討董檄文,不過跟劉繇相比起來,劉岱的神情則是開懷多了。

對於這個許久未見的小侄子,劉岱真是又好奇又懷念,他有時候真懷疑這人是不是自己的侄兒,又或者是劉尚藏得太深了,沒有讓人發現他的不同。

在劉氏軍閥之中,劉岱不比他弟弟劉繇,益州劉焉,荊州劉表那樣是以學識名利出身,相反的,劉岱卻有一身本領,好舞槍弄棒,喜戰場殺敵,所以在諸侯聯盟之中,劉岱不比其他劉氏宗親那般想的深遠,也是諸侯討董之中,除了不算個諸侯的劉備外,劉岱是唯一參加會盟的漢室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