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臨時搭建的築台之上,四周分別插上五方纛旗,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排列分布,上建白旄黃鉞,迎風招展,端的雄偉隆重。
袁紹作為盟主,戴甲佩劍,領著各路諸侯慨然而上,看著校場之上,密密麻麻的總共五十萬的大軍,一時間,袁紹豪氣頓生,誌得意滿,仿佛眼下的五十萬大軍都是他袁家的。
接著,袁紹拿出一本冊子,裏麵都是各路諸侯的名字和所帶軍隊的數量,其中有十九路諸侯分別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八鎮,驍騎校尉曹操。第十九鎮。會稽太守劉尚。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其中最少的曹操,卻隻有家族子弟三千,要不是看在天子詔的份上,各路諸侯早就把曹操趕下台了。
接著就由曹操頒布天子詔書,傳告天下,使討董聯盟能名正言順的繼續進行。
在接下去,就是拜天拜地拜神靈,由袁紹來念出師檄文:“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言訖,最後就是歃血立誓,把血滴入碗中,一同一飲而盡,飲完之後,袁紹和眾諸侯同時奮臂砸爛了手中的酒杯,劈劈啪啪的聲響不時的在耳邊響起,激蕩著眾人的心神,其場麵宏偉,氣勢慷慨,真是讓人熱血沸騰,滿腔澎湃。
聯盟事宜將近舉行了一個時辰之後,袁紹開始了分工,按照記載的出入一樣,曹操很榮幸的成為了副盟主,而袁術則是總督糧草。
聽到袁術總督糧草,劉尚直接眉頭緊鎖,所謂的總督糧草,實際上就是各路諸侯的糧草,飼料都通通上交給袁術,而袁術再進行統一調配。當然了,其中也有許多的貓膩,交出全部的糧草那是不可能的,單單袁術的人品擺在那,讓眾人都不得不留個心眼。
不過相對於劉尚的顧慮,袁術本人可是鼻子都氣歪了,一雙陰晦的眼神如蠍子似得盯著袁紹。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糧草雖然重要,要是這糧官可不是好差事,這總要守在後方,哪有立功的機會,不給自己立功的機會,那自己這一趟不就白來了嗎,但明知如此,袁術也不得不咽下這口氣。
各項事宜分布就緒,各司其職之後,袁紹直接在祭台上喊道:“諸公既然推舉紹為盟主,紹雖不才,但也能做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國法,軍有軍規!望諸公莫犯紹之軍規!”
眾人都拜道:“謹遵盟主!惟命是從!”
正在場麵進行的如火如荼,眾人沸騰歡呼的時候,從遠出的方向奔來一騎,騎馬之人身後插著四方旗,看模樣,很明顯是一名從邊關而來的探馬。
急衝衝的奔進轅門,在萬人注視的目光中,探馬對著袁紹納頭稟報道:“回盟主,從洛陽得來的消息,董賊已經遣將增兵五萬直達汜水關。”
袁紹道:“敵方統軍將帥乃是何人?”
“賊將叫華雄,是董賊手下的親腹大將。”
“華雄何許人也?”袁紹茫然的看著四周的諸侯以及台下的探馬。
“秉盟主,華雄此人不可小視。”劉尚從諸侯之中踏前一步,對著袁紹拱手道:“他是關西人氏,號稱董卓麾下第四位猛將。”
“哼!”
又是一聲熟悉並帶著諷刺令人憎恨的冷哼聲,不用去看是誰,在場的諸侯都知道這一聲不滿是出自袁術之口。
“第四?”袁術嘲笑的看了劉尚一眼,認為他是在誇大其詞,“那其他三名又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