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看著劉備充滿複雜的眼神,看到了其中的忌憚與陰毒,還有那深深的欣賞。
劉備雖然個性忠厚,心懷忠義,但無可厚非的是他有野心,而這野心會隨著亂世的延續而茁壯成長,從一個小樹苗成為蒼天大樹,不可撼動。
嘴上的忠義仁人並不能表明他真的大公無私,有人說劉備虛假,但虛假何曾不是一種掩飾,可以更好的掩藏自己,亂世之道,如高調做人,必然受群起而攻之,也正因為劉備時時刻刻的低調,掩藏,甚至卑躬屈膝,才能在亂世之中走到最後。
如今群雄爭霸的序幕已經拉開,誰不希望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越少越好,而劉備也明白,時勢出英雄,英雄造時勢。無數的英雄揭竿而起,但往往隻有胸懷意誌,能屈能伸的梟雄才能走到最後。
不可否認,曹操,孫堅等輩都具有梟雄的潛質,劉備也是。
但在劉備的眼裏,劉尚最為可怕。僅以弱冠之齡,就能透敵先機,料敵於前,言行舉止隨意,卻又不失穩重,有著上位者的威嚴,又不失親近之感,雖然有時做事不謹慎,但不得不說每件事他都經過深思熟慮,縝密安排,也少了年輕人的那股熱血衝動,眉宇間雖有桀驁之色,但又內斂沉著,麵相更是清奇,為人處世也是老練沉幹,每每見嘴角翹起的微笑,就表示著他信心百倍,眼神往往透出的睿智,卻是一種運籌帷幄的象征!
總之,就是看不透,但看不透的人才是最可怕!
但在劉備如眼中,劉尚不管是言談舉止,還是對人情世故都跟別人格格不入,仿佛……仿佛就不跟他們是一類人。
當然了,這種事情隻是在心中想一想,要是真誰不出來,還不知道會惹來多少白眼。
“是該到分別的時候了。”踏到黃河磐擊的礁石上,劉尚長歎一聲,眼神眺望著遠處掀起的浪潮,唏噓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劉備微微一笑,與劉尚並肩站在一起,身軀凜凜,形象威嚴,感歎一聲,卻沒有答話。
“不過我相信,我們還會再見麵的。”劉尚斬釘截鐵,卻又悵惘道:“不過到那時,物是人非,不知是何景象。”
劉尚深深的看了一眼劉備,使劉備那一刻不甘於平靜的心莫名的一陣跳動,劉備能感覺到,劉尚那一刻的眼神如一把冷冽的尖刀,深深的刺進了自己的心窩之中,無法阻擋。
此時的劉備雖有野心,但卻不大,本來他的誌向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能讓自己出人頭地,封侯拜相,就已經跟滿足了,但現在世道變了,大漢將傾,江山淪喪,朝廷被奸臣任意趨弄,百官被視為芻狗,禮樂崩壞,人心思變,早已經是烽煙之火蔓延九州,就等哪一處率先燃起,拉開亂世的序幕了。
十九路諸侯會盟之後,各路諸侯不思進取,隻是亨羊宰牛,飲酒作樂,相互之間爭權奪利,勾心鬥角,都想在會盟之跡,謀取自己的私利。
看透這一切的劉備也逐漸知道大漢已經病入膏亡,無藥可救,隨之那埋藏在心中的野望也是逐漸的膨脹。
身為漢室宗人,自然不希望自己祖先的基業就此淪喪,盡管他有野心,但這不是他渴望的。
不過就在此時,他遇見了劉尚,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想,以劉尚的手腕,要在以後的亂世中一爭天下,那是絕有可能的,劉備也希望漢室宗親之中英才濟濟,如此江山就不會淪陷道外人之手,但這又與自己的野心相互矛盾,讓他自己都苦惱不堪。
“也許吧!”劉備心不在焉,眼神怔忡的看著遠處,江風吹拂著他的麵頰,幾縷發梢迎風舞動,頗有幾分慵雅之感。
劉尚嗬嗬地笑了一聲,感覺無趣,便索然道:“我等現在雖然安全,但還沒有到萬無一失的地步,還是加緊趕路為是。”
說完後,劉尚便從礁石上跳下來,翻身騎在馬上,對著一旁的關羽,張飛抱拳道:“關將軍,張將軍,後會有期。”
關羽,張飛也是抱拳還禮,對待劉尚,他們都頗為客氣,不想對其他諸侯那般不屑一顧。
“叔父,侄兒先走了。”劉尚大聲一喝,人已朝另一方向而去,後方的大軍亦是緊緊跟隨,煙塵飛揚,浩浩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