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看著原本還正襟危坐,一臉儒雅正氣的荀彧,此時說翻臉就翻臉,那副怒氣橫生的模樣,仿佛自己等人做了讓他無法原諒的錯失。
心中閃過一絲明悟,劉尚立刻就想明白了,剛剛那番有些大逆不道的談話,已經碰觸到了荀彧的底線,立誌於忠君報國的荀彧自然會跳出來反駁。
就在眾人還有些錯愕的時候,荀彧開口了,聲音中帶著凜然正氣卻又是生人勿進的口氣。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等身為漢室子民,應當盡人臣本分,恪盡忠良,扶漢室於危瀾,救天子於囚籠。”
荀彧喘了一口氣,語氣厲聲有力,叱道:“汝等大逆不道之言,不思忠君報國,還想懷藏二心,助紂為虐……竟然還想稱王稱霸,令起灶爐,這與黃巾賊有何異,與董卓又有何異,與禽獸又有何異。”
雖然有些語無倫次,但不得不說荀彧罵起人來還是有一套的,在座的幾個都被說的麵紅耳赤,但眼神中卻沒有一點的羞愧,有的隻是尷尬。
郭圖一臉輕視的看向荀彧,桀桀的怪笑道:“好個荀文若,滿腦子的忠君愛國,莫非你是朝廷養的鷹犬?”
在郭圖打心眼裏看來,荀彧這人什麼都好,就是太過於迂腐,以至於在忠義上到了頑固不化的地步,但是如今朝綱敗壞,禮樂崩亂,上有國賊,下有逆臣,群雄蟄伏待變,隱隱已經成了大爭之世。
大爭之世,群雄爭霸,沒有人能避免,就如夏,五百年止於商;商,五百年止於周;周,三百年而驟起春秋戰國;戰國,九合諸侯而始於秦;秦,僅以二世而止於漢。
如今也是到了漢朝的命運該輪回的時候了,有識之士紛紛靜看風雲變,笑談風雲起,誰還真正的把已經腐敗到窮途末路漢朝政權放在眼裏。
更何況郭圖此人腦子裏根本沒有忠君愛國的理念,對他講根本就是對牛彈琴,而其餘人雖然也有觸動,但他們可不會為了一個無可救藥的朝廷而奉獻自己。
荀彧臉色漲紅,對著郭圖怒斥道:“你,你如此無君無父之言,實在該誅滅九族。”
郭圖臉色立刻不善,冷冷道:“你個愚忠木朽之人,我看你讀聖賢書讀爛了腦子,既然你有治國齊家的那些理想,你不妨就試試看,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漢室還能不能救回來。”
荀彧冷然相對,不過眼神中卻是露出一絲瘋狂,“豈不聞有誌者事竟成,天下仁人義士千千萬萬,隻要大家共同努力,為何就不能挽大漢於危倒。”
“哼!”郭圖一甩衣袍,不以為然:“道不同不為謀,你就等著失望吧!”
“你。”荀彧身軀顫抖,他突然發現身邊的人竟然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話,一個個都是低頭喝著茶,來個眼觀鼻,鼻觀心,那副氣定神閑的模樣仿佛是坐禪的老僧。
“奉孝、誌才、佐治,你們倒說話啊!”荀彧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落寞,曾經誌同道合的好友,這一刻自己仿佛感覺不認識了。
今天的這一番話,徹底的揭露了荀彧的誌向,以前眾人沒有袒露誌向,所以說起話來虛以為蛇,真真假假。
所謂的尋求明主,雖然是建功立業,但更多的人是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輔佐自己的明公登上九五大位,而荀彧的底線也隻是希望自己的明公能封侯拜相就足矣,如果再進一步,那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在曆史上曹操稱王,才遭到了荀彧的反對,也從那一刻他才明白自己輔佐的主公竟然也是豺狼之輩,而漢朝也因為他間接的推動下,走向了滅忙。
齎誌而沒,從此之後荀彧如心灰意冷,行屍走肉,至此鬱鬱而終,這就是荀彧的結局。
“文若,人各有誌,何須強求。”戲誌才看不下去了,出言就是一句安慰,隻不過這句話更像是點燃了荀彧心頭的怒火。
“誌才,連你也是如此。”荀彧憤憤道,一臉失望的表情。
看見戲誌才沉默以對,郭嘉、辛評等人亦是不答,一時間有種無力的感覺湧上心頭,本來已經燃起的怒火,卻是被一顆心涼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