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居然對她耍心機(1 / 3)

原來,比賽爾人根本就沒有方向感,也不懂得利用北極星來尋找方向,所以每次他們試圖走出沙漠時都是無功而返。

接下來,肯萊溫按照自己的方式,帶領阿古吉爾成功走出了沙漠。當地人為了感謝肯萊溫,同時也為了紀念這個開拓者,就在當地城鎮中心塑造了一座他的銅像,上麵刻有這樣一句話——你的人生是從你確定的方向開始的!

可見,創造輝煌一定要有目標導向,任何人的真正人生道路都是從他為自己確定的人生目標開始的。

要蓋一座大廈第一步要幹什麼?我們誰見過哪一座樓不經過設計藍圖就去蓋的?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設計,包括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學習。

在陳斌的《李鴻章:甲午之殤》一書中描述了這樣一段話。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明治政府開始以開放性的眼光看向整個世界,急於“求知識於世界”,以脫亞入歐。

1871年12月23日,日本本著“派遣才智卓越精通外語且通曉我國內事務者,前往歐洲諸國及美國調查交際實況,條約締結及諸稅務所規則”的目的,派出了以右大臣岩倉具視為正使,參議木戶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輔伊藤博文等為副使的規模龐大的政府代表團,先後訪問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等15個國家,曆時一年零十個月,耗資達100萬日元。岩倉使節團的出訪,一開始就有非常明確的目標,關於這一點,在《派遣特命全權大使事由書》中,有很清楚的說明:

第一,“借政體更新”,向各國政府“修聘問之禮”;

第二,為修改條約,“向各國政府闡明並洽商我國政府之目的與希望”,以便“依據萬國公法”、“修改過去條約,製定獨立不羈之體製”;

第三,“視察歐亞各洲最開化昌盛之國體與各種法律規章等是否合於實際事務之處理,探求公法中適應學良法、調查施之於我國國民之方略”。

經過耗資巨大的考察後,日本政府的一個最大收獲是找到了日本學習的藍圖。自此,一個閉關鎖國已久的東方小國開始了它的騰飛之路。

國家學習,需要藍圖;企業學習,需要藍圖;團隊的學習,同樣需要藍圖的指引。

藍圖是什麼?藍圖可以告訴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以及我們心中所渴望達成的目標,進而可幫助我們指引方向。對於團隊學習,從大處來講,它可以為企業實現戰略,進行人才隊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員工角度來看,它能培養員工的工作能力。

學習藍圖能清晰地告訴員工,在能力發展的每個階段應該學習什麼內容,努力的目標是什麼。

某企業一位高管對其員工說:“在你們的職業生涯中,知識正變成一盒牛奶,它的保質期就印在上麵。大學學位的保質期不到兩年,所以如果你們每隔三年不更新自己所擁有的知識,那麼你們的職業生涯就會像牛奶一樣變質。”

而企業樹立團隊學習藍圖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牛奶”不變質,促進員工不斷地通過學習來成長,以保證“每天擠出新鮮的奶來”。有了學習藍圖,員工能夠更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之間的關聯性,從而製定出自己在團隊、組織中職業發展的途徑和學習的途徑。

在構建團隊學習力藍圖時,我們應該首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員工個人學習藍圖亦然)。

團隊的處境令人滿意嗎?

是什麼令我對團隊當前的處境滿意?

是什麼令我對團隊當前的處境不滿意?

如何才能改變團隊當前的處境?

團隊處於一種理想的運作狀態嗎?

我真的想改變團隊嗎?

我真的敢於直麵當前的團隊現狀嗎?

我真的敢為了團隊學習而自己挑戰嗎?

弄清了上述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著手進行團隊學習力藍圖規劃了。一個好的學習力藍圖,應該具有五個特性:具體性,可以量化;能衡量,可檢查與修正;通過努力,能夠達到;合理並且平衡;具有一定的時效性。

要想改變員工的狀態,改變團隊的麵貌,我們就要聚焦團隊的學習力藍圖,不能像比賽爾人那樣沒有方向,並且要將藍圖寫下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實現它們。

這裏有個故事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美國,有一個名叫科琳娜的家庭婦女,她一人帶著三個孩子生活。一次,她在一堂培訓課上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想象力×形象化=現實。

這個公式給了科琳娜很大的啟發,她也學著建立了自己的夢想檔案,並分別在檔案中放了六張照片:第一張是婚紗照,第二張是一朵鮮花,第三張是某個漂亮島嶼,第四張是一個女學生大學畢業的照片,第五張是一個公司女總裁的照片,第六張是一個頭戴碩士帽的女士照片。後來,這名女士一一實現了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