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喊炸山(1 / 2)

第二天一早,眾人吃完早飯,就開始掃蕩前麵的小山。

排棍的時候,山子隻背著東西跟著,另五個人手拿木棍就像打圍獵一樣,擺成鬼子掃蕩的隊形,順著山坡轉,上下一字擺開往前走。

胡強作為大把子走在中間,這叫“挑杆的”,一般都由把頭或經驗豐富的人擔任,這是規矩。

大夥瞪大著眼睛,木棍輕撥身邊的草頭,走過的地方,一定不能叫參漏網,彼此距離約一棍,這就是所謂的“排棍”。

“野雞脖子!”這時,耗子看到一條蛇在前麵遊動,壓低聲音叫道。

‘野雞脖子’又名虎斑遊蛇、虎斑頸槽蛇,它是有毒腺的,不過毒液卻沒有與牙齒相連,不能將毒液直接注射到被咬者體內。因而毒性較小,一般也不主動攻擊人類。

此蛇的身體表麵色彩鮮豔,受到驚擾或被激怒時,頸部會膨扁,形似眼鏡蛇,人們常被它蒙蔽,以為它是毒蛇。

胡強不慌不忙問道:“上走還是下走?。”

耗子仔細看了下,最終確認道:“下山蛇。”

胡強點頭:“嗯,放它過去。”

幾人停下腳步,看著野雞脖子從眼前爬過。

挖參規矩很多,地方風俗不同規矩也不同。有的地方不許打蛇,更不許吃蛇。狼山這裏可以打蛇,也可以吃蛇,但下的山蛇要放過去,上山的蛇一定要打死,有點莫名其妙。

這是當地采參的規矩,年輕人可以不尊老說法,但不能壞了規矩。

尤其在排棍采參時,規矩特多!不準在排棍時隨便說話;不準坐樹茬子;不準把人參籽全帶回家;晚間做了好夢不準講;挖到人參也不能獨吞……打蛇也是其中之一。

除此還有許多門道,胡強幾人剛剛入行,一一照做有點難度,隻能挑重要的遵守。

蛇爬過去後,幾人繼續往前走,排棍需要耐心細致,再急的性子也得板著自己。

時間已近中午,胡強帶著幾人把山背麵快要排遍了,依然沒有山參的蹤影。

人參喜歡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又被稱為‘鬼蓋’,所以南麵的山坡不需要排棍,除非樹林特別茂密,下麵終年不見陽光。

中午,一無所獲的幾人坐在石頭上歇著,就涼水啃著玉米餅子。

“大把子,會不會是因為俺們沒搭窩棚拜山神?”耗子情緒比較低落,想找點客觀原因。

胡強搖搖頭:“哪有那麼容易,你以為那山參就那麼好找?”

“不管怎麼說,下次先搭個窩棚,拜拜山神,晚上睡覺也舒服。”耗子他爹生前是把頭,他比誰都重視規矩。

再早以前,采參人進山後,第一件事是選好地場,在窩風向陽山坳裏用樹幹、樹皮搭個窩棚,以備居住。

除了搭人住的窩棚外,還得再搭個小窩棚,這個小窩棚是用來供奉山神爺的,這是挖參這行特有的規矩。因為深山老林氣候變化無常,野獸時常出沒,為了保證挖參順利,供奉山神是最大的事。

到現在,狼山和老鴰嶺一帶,還有不少破爛窩棚遺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