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有智慧的人,往往越擅於出“詭”招,令人跌碎眼鏡,又不得不佩服。
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創造出來的。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戰亂未已,大好河山一片狼藉。但凡是熱血男兒無不希望平定天下,建功立業……諸葛亮年少時,曾和徐庶、龐統等人同拜水鏡先生司馬徽為師,學些聖人至理、權智謀略,以期將來能夠治國安邦、輔佐英主平定天下。水鏡先生也十分器重他的這幫弟子,認為他們一定會在這個亂世有所作為,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留下足跡。
於是,學生們真心學,老師也用心教……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三年過去了。水鏡先生覺得自己的學問、能耐已經都傳給了這幫弟子,再也沒有多少可以教的了,就準備讓他們出師,去實現他們也實現自己的理想。在臨出師前,水鏡先生想考驗一下他們的學習成果。
一隻畫眉在水鏡山莊庭院中的古柏上唧唧喳喳叫個不停,家養的小狗(名字叫小圓)也有些不安地汪汪叫著,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早晨,共學三年的弟子們就要離開了,空氣中都彌漫著絲絲離愁。可是,水鏡先生的嘴角卻分明有一絲壞笑浮現出來。
隻聽先生說:“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誰能想好主意得到我的許可,走出水鏡山莊,就算學成出師了。走不出者,重學三年方可出師!”
弟子們一下子驚在當場,繼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忽然有位弟子急急火火地說:“莊外失火了!我得去救火。”
先生微笑著搖頭,不予理睬。
又有一位弟子哭訴道:“母病,乞速歸。”
先生毫不理會。
隻見龐統自信滿滿地說:“先生,如果你能讓我出去,我一定就能想出辦法,請先生允許我現在到莊外走走。”
先生仍然不為所動。
眼看日近正中、午時三刻就要到了。諸葛亮腦子一轉,計上心來。隻見他怒氣衝衝地奔到堂前,指著先生的鼻子就破口大罵:“你這先生太刁鑽,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
還說什麼再學三年,我這三年早就學夠了!誰稀罕做你弟子似的!”
水鏡先生平時最喜歡諸葛亮,諸葛亮也對老師禮敬有嘉,聽到這幾句話先生氣得臉色發青,渾身顫抖,厲聲喝道:“混帳!快把這個小畜生給我趕出去!”諸葛亮卻執意不走,龐統、徐庶好說歹說才把他拉了出去。
但是一出水鏡山莊,諸葛亮放聲大哭,撿起路邊一根柴棒,疾步跑回莊內,跪在水鏡先生麵前說:“剛才為了考試,不得已冒犯恩師,弟子甘願受罰!”說著,奉上柴棒請罪。
先生這才恍然大悟,立即轉怒為喜,拉起諸葛亮高興地說:
“為師教了這麼多徒弟,隻有你真正出師了。”
諸葛亮也沒有辜負水鏡先生的一番教誨,成為了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甚至成為了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故事為世人傳誦。
尊師重教的傳統深入人心,敢於出此奇謀的唯諸葛孔明,其情急智生、大智大勇,真豪傑也!
當對一個問題的解決陷入困境時,不妨放棄從常規思路的思考,嚐試著從反麵思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你還可以做如下嚐試:
讀一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有沒有違反常規?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不是有同樣的道理啊。
解答數學題時,嚐試運用從結果入手、一步步倒推的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