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大學舊事1(1 / 2)

大學真是個好地方。

剛上大學的孫嶽思有一種可以自由呼吸的感覺。“海闊天高”是他對大學的直接印象,他的自我感覺如魚得水如牛得草如鳥兒長翅膀。長出翅膀的孫嶽思很快發現了大學校園的三多。

大學校園有三多——時間多、活動多、各種人多。

時間多是相對於從來沒有自由支配過自己人生的眾多學子來說的。他們從一出生到上大學或步入社會之前,人生的軌道基本上是父母或者說是社會設定好的。大學時光對於部分人來說是花著父母的錢,浪費著自己的黃金時間,美其名曰深造實際上是掛羊頭賣狗肉。這也直接造成大學成為一個社會與家庭的真空地帶,導致不少父母在孩子大學學成之後才發現孩子已經麵目全非,甚至高不成低不就變成中間人。

再說大學活動多。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旺盛時期,如果不上大學的話應該結婚生孩子培養祖國的花朵。現在加上上大學,那些旺盛的精力轉移到哪裏?活動。什麼聯誼會、學生會、攝影會……這會那團的紛紛五花八門熱氣騰騰出籠,比大街上的小籠包還熱乎。這些活動中,除了消耗大學生剩餘精力,還提供了一個無形的平台。這些平台增加了大學生的社會交往麵。形形**男男女女在這些平台上你來我往叱吒風雲指點江山……平心而論,繁多的活動也是有好處的,至少為大學生步入社會積累了一定經驗。鑒於各種活動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一定成績,有關部門有把這個經驗下放到低一級學校的趨勢,至於後果,有了果以後再說。

各種人多這個其實是很正常的。全國各地本來就人多,學校也多,每個學校為了多招擴招使勁招,隻要招來學生就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樹,搖一搖就會產生產業效益的樹。至於這些樹能不能長成棟梁就看自己的造化了。當然,為了進一步擴大產業效益,大學校園還增加了新的產業鏈:深造考研。要不前輩的話是有道理的:人海戰術。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學校大了什麼新聞都有。也正是如此,進了大學想不長見識都難。見識高低就和各人選擇實踐有關了。

其實關於大學,著名童話大師鄭淵潔的一句話非常精辟——大學校園裏既有群英薈萃,也有群魔亂舞。孫嶽思屬於前者。

孫嶽思大一和大二屬於入世階段,大三屬於出世階段,大四屬於隱世階段。

剛上大一的孫嶽思也和別的同學一樣興奮,正如班級輔導員說的很想《呐喊》。可是很快孫嶽思呐喊不起來了。周末同學們出去聚會,開始還有同學叫孫嶽思一起參加,後來就很少叫他了。孫嶽思太節儉了,孫嶽思隻要一想起母親為自己交了大幾千的學費就對那些聚會沒了興致。他把自己每月的生活費壓縮在200元,曾經一度每星期他的夥食費隻有30元,這對於他的舍友來說是無法想象的。更令孫嶽思的舍友難以想象的是孫嶽思的飯卡用了四年竟然都沒有換過,堪稱全校紀錄。孫嶽思在大學的衣服基本上就是校服,唯一換洗的是從家帶的幾件舊衣服。一次和孫嶽思同城上大學的高中同學齊聚孫嶽思的學校,孫嶽思盡地主之誼請客,高中同學都善意地隻點了一碗麵,這件事孫嶽思一直記在心裏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