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潮流水黃魚肥2(1 / 1)

此外,在海邊釣黃魚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掌握潮汐的規律。海釣要想收獲好,潮汐變化必知曉。在施釣前,首先要看日曆上的潮汐時間,根據潮汐的時間變化來指導垂釣。在即將漲潮或者退潮前的一個小時到達這釣場,做些釣前的準備工作:選擇釣位、挖些沙蠶、捉些魚蟲等等,待到漲潮或退潮時則開始施釣。

海水一天24小時都處在漲潮、落潮的變化之中,每次漲落都會在一定流向上成長為漲流和落流。黃魚則有著隨潮流覓食的特點。漲潮時,魚群隨潮水湧向近岸,爭相覓食,形成一個上魚高潮;落潮時,魚群也會隨落流形成一個退潮高峰,離開岸邊,適宜遠釣。根據潮汐和魚覓食的這些特點,海釣者們就形成了尋流而釣的經驗。海釣者要想釣到魚多釣魚,一定要按潮汐時間來指導垂釣。就黃海的滄舟島來說,每個月會有10天左右的大潮期(通常是農曆初一到初五,農曆十四到二十)。這期間是我們出釣的最佳時機。其他時間也可以釣,但遠不如這十多天的效果好。總體來講,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效果最好,而且又以下午5-8時黃魚最願吃鉤。

說完“天時”,再說一說“地利”。所謂地利,就是要找到合適的釣位,這就要求我們在釣黃魚的時候提前了解黃魚的棲息地,選擇適宜的釣位。

黃魚通常棲息於海邊和海底的岩穴、岩堆、岩石縫隙處,沉積物、海草下以及島嶼周邊礁石群、縫中。因此,我們應將釣點選擇在岩礁群和亂石堆處,以及岸邊有礁石處和防浪堤壩處等位置。

在海邊施釣,淺海海底地形地貌千差萬別,對釣黃魚的影響也不小。平坦處好釣,但魚少;有障礙物和石礁處魚多,但難釣。在這裏我選3處位置供參考:一是在平坦處找不平坦的地方,也就是平中找凹,平中找溝、平中找雜、平中找浪花。因在海凹、海溝、雜物處以及浪花下等處最易藏魚,所以在這些地方就形成了一個個小小的魚窩。找到了它就找到了魚。二是在近海海底處找堆積的雜物區,像大片的水草,成片的亂石、衝擊來的雜木和遺棄的破船等,這些地方都是魚兒的長久居住地,它們在此安家、繁殖、覓食、嬉戲,數量是非常可觀的。三是近海海底大片的岩礁區。成片的岩礁區域孕育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由此便引來了成群結隊的魚類來覓食。有的三三兩兩地蝸居石縫間安家落戶、生育後代;有的拉幫結夥,成群地遊弋覓食;有的則神出鬼沒,遊獵於礁石之間。在此處垂釣黃魚可謂是隨心所欲。

手線釣黃魚手感明顯,有魚中鉤時信號會立刻傳到你的手指上,反應非常靈敏,要不失時機地拽線刺魚。

最後說說黃魚的咬鉤特點。黃魚吃鉤的手感獨特而幹脆,一般是突然猛拉一下,停一秒鍾左右再用力拉三四下。此時你猛拉一下釣線,就會感到有沉甸甸的一股力量在和你對扯。因釣線粗且又結實,你用不著和它周旋,隻管一把一把往上扯線,接近海麵時魚的掙紮會漸漸停止,金黃色的魚體平躺在碧藍的海水中煞是好看。但退鉤時你要務必小心,它會突然張開渾身的硬刺保護自己。如在地上它會猛烈跳躍打滾,被它的刺刺中是非常疼痛的,傷口還會腫起來。

另外,在海邊垂釣還應注意幾個事項。1、要查清海底的情況。一般來說,沙質海底最適宜海釣,不會掛鉤,而布滿礁石礫岩海底容易掛鉤。一旦出現問題,在不了解海底情況的時候不要貿然下水,以免發生危險。2、要選擇沒有海草的水麵,海草太多會把釣線纏住搞亂。3、要注意風向。順風(即風從陸地吹向海裏)時,用墜宜小;逆風(即風從海上吹向陸地)時,用墜宜大。4、釣鉤數量以兩隻為好。釣鉤如果過多會造成互絞,給垂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釣底層魚主要是用最下麵的兩隻鉤,鉤多也派不上大用場。5、魚上鉤後,應勻速收線,如果速度不均勻,魚和水麵阻力會增大,這樣容易使魚脫鉤而去。

滄舟島上百鳥飛,春潮流水黃魚肥。三十多年前那些垂釣的情景,又攪起釣翁多少渴望和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