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將李陵孤軍深入匈奴之地,陷入重重包圍,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迫投降。消息傳到漢朝朝廷,漢武帝食不甘味,急召各大臣商議解決辦法。司馬遷在被漢武帝召問時,直陳己見,替李陵辯護,想以此使漢武帝寬心,不料卻觸怒了漢武帝,認為他是有意詆毀當時作為主將的李廣利(漢武帝寵妃之兄),將他打入大獄。不久,司馬遷被處以宮刑。司馬遷隻因多言而鑄成大禍。
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字六月寒。”
在人際交往中,“人禍”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言多而不慎語。“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語言可以換取尊嚴和榮譽,但有時也招來禍患和恥辱。我們不僅從許多事例中看出言語關係到個人的榮辱、事情的成敗,而且還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因此我們要做到謹言慎語。
對你的敵人要言語小心,這是基於謹慎小心的原則;對於其他人要言語小心,這是為了尊嚴的緣故。一句話出口容易,但卻從來沒有機會將它收回去。談話時,言語越少,糾紛越少。在不得要領的事情方麵,講話也要像麵臨較重要的事情一樣,一定要慎之又慎。
人類的語言是解析內心玄機的鑰匙。我們不需要為了顯出很有智慧的樣子,就搬出一堆充滿洞察力的評論,我們所需要的是知道怎樣聽別人說話,及怎樣讓他開啟心胸談話。而凡是講話隨便的人不久就會墮落或者失敗。如果整天嘮嘮叨叨會令人厭煩,這就是多言取厭、輕言取侮。
人生要講話的機會實在太多了,但要真正把話講得好的實在不多,“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這句話說得很好,能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一句好話是重要的,它有“畫龍點睛”之妙用,不僅能鼓勵別人,更能提升自己說話的技巧。如果我們話說得太多、太滿則漏洞就越多,那麼我們就會在別人麵前站不住腳,而自取其辱。
語言作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人們在交談中,卻沒有把語言當作橋梁,因此就無法溝通,也就一事無成。但是語言能成事,也能壞事,凡事少說為佳。《易·係辭》中說:“吉人之辭寡。”孔子亦雲:“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
在人生的路上,要生活得安寧愉快,需要忍言慎語。忍言,不是不說話,而是該說的要說,不該說的不說;慎語,就是要考慮好了再說,否則一言有失,即釀成大禍。
言多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