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珊瑚海海戰拉開了中途島海戰的序幕(1)(1 / 3)

珊瑚海之戰,美國人如何做到“知己知彼”?日本人又如河采取順水推舟之計?在這次戰役中,航空母艦怎樣成為海洋爭霸戰的土角?又是什麼原因會將珊瑚海之戰稱為“美軍在中途島勝利的不可分割的序幕”?

一、尼米茲終於下令了

根據美日雙方的戰略計劃,1942年春季,當萬物複蘇,大地呈現出機盎然的景象,但戰爭將要摧毀了這美麗的景色,珊瑚海成為主要戰區,將打破太平洋上的寧靜。日軍一旦控製了這一地區,便可擁有堅固的海空軍基地,進而威脅同盟國的主要反攻基地——澳大利亞。日本海軍部計劃,第二階段第一期作戰的主要目標是攻占莫爾茲比港。

莫爾茲比港位於新幾內亞東南部的澳大利亞海、空軍基地,是澳大利亞北部海域的首要戰略要地。日軍奪取莫爾茲比港的企圖在於,占領該基地既能保護臘包爾以及新幾內亞的己方軍事要地,又可使澳大利亞北部的盟軍航空基地不能發揮作用一舉兩得。這樣,日軍進攻新喀裏多尼亞、斐濟群島和薩摩亞諸群島時,

同時翼側也得到有力保障。

1942年初,日軍在第一階段作戰中曾嚐試過攻占莫爾茲比,但沒有取得成功。當時(2月2日),日軍大本營簽發了攻占該要地的作戰指令,規定陸海軍協同攻占新幾內亞東部的萊城、薩拉馬瓦,爾後攻占莫爾茲比。同時,海軍可趁機進占圖拉吉島,以切斷所羅門群島南部的瓜達爾卡納爾水道,並建立航空基地,掩護莫爾茲比作戰的翼側並為爾後向東南方向前進提供支援。該戰役的目的是,攻占英屬新幾內亞東部要地和所羅門群島要地,切斷澳大利亞本土與這些要地的密切聯係,同時控製澳大利亞本土的北部海域。3月8日,日軍登陸後迅速占領萊城和薩拉馬瓦,但是,由於日海軍航空母艦主力轉向印度洋作戰,日軍沒能及時地掌握西南太平洋的製海權。兩天後,日本一支護航運輸船隊遭到美國航空母艦艦載飛機的猛烈轟炸,損失半數艦船。日本遂暫停耐莫爾茲比港的進攻。直到4月,當兵力得到有效補充日本海軍主力回師太平洋戰場,準備實施第二階段進攻戰之後,日本才決定於5月10日前後再度實施對莫爾茲比港的占領。

日本海軍中將井上成美指揮的第4艦隊受領了這一任務。登陸部隊為陸軍南洋部隊抽調的5000人,由第55師步兵指揮官崛井富太郎少將指揮,擁有100台車輛和1000匹馬。參戰的海軍兵力為第4艦隊主力,包括第6、第5、第18、第19戰隊,第6水雷戰隊和海軍陸戰隊一部,以及海軍岸基航空兵第5空襲部隊。為了與進至西南太平洋的美國航空母艦部隊進行抗衡,日本特派出第5航空母艦戰隊的重型航空母艦“翔鶴”號與“瑞鶴”號,以及聯合艦隊的輕型航空母艦“祥風”號前來支援第4艦隊。艦隊總計擁有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15艘,以及炮艦、驅潛艦、掃雷艦、運輸艦等60餘艘。此外,還有岸基飛機70餘架和艦載飛機137架提供空中掩護。

1942年4月23日,第4艦隊下達作戰命令,命令規定:“5月上旬陸海軍部隊協同攻占並確保莫爾茲比;海軍部隊攻占並確保圖拉吉島及新幾內亞東南部要地;在上述地區和島嶼建立航空基地,加強對澳大利亞的空中作戰。上述作戰完成後,繼續以一部兵力襲擊吉爾伯特群島的瑙魯島和大洋島,確保磷礦資源。”該命令規定作戰時間順序為:5月3日攻占圖拉吉,5月10日攻占莫爾茲比,5月12日攻占新幾內亞東南角的薩馬賴島,5月15日攻占吉爾伯特群島的瑙魯島和大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