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飛攻擊

第二機動部隊航空參謀奧宮正武海軍少佐站在輕型航空母艦“龍賴號”甲板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令人生畏的北極天空。他那因很久以前飛機出事而留下條條傷疤的臉上每個部分都顯得焦慮不安。再過幾分鍾就到零時了。照理,在當地時間6月3日2時58分太陽才會升起,但由於夏季天長,起飛時間在2時33分。眼下,天空還是黑沉沉的,“龍驤號”正帶領艦隊以22節的航速沿幾乎正北方向乘風破浪向荷蘭港——日本對人跡稀少的阿留申群島的牽製性進攻的主要目標——前進。

飛行甲板上,飛機正在起動,馬達轟鳴,狂風怒號。不遠處,穿著厚厚皮大衣的艦長加藤唯雄海軍大佐正集合各飛行中隊指揮官作最後指示。他們這些人對敵情幾乎一無所知而且也從未在這種淒涼的氣候裏作過戰。

奧宮感到布人在自己肩膀上拍了一下,回頭一看,是司令官角田覺治海軍少將。角田在喧鬧聲中大聲問他:“進攻能準時開始嗎?”

“對不起,司令官,恐怕還得多等一會兒。”奧宮客氣地人聲回答。他看了一下手表,已是2時28分,離規定的起飛時間隻有5分鍾了,但天色還是很暗。首席參謀小田切政德中佐眯起眼睛看看天,說由於濃霧彌漫,天還沒有亮。

奧宮不耐煩地咂咂嘴。在他看來,進攻開始得越早越好。即使沒有意外的耽擱,飛行員們碰到的麻煩也已經夠多的了。他甚至對他們能否發現目標都沒有十分把握。飛行員們使用的地圖太差了。烏納拉斯卡島有些地方的海岸線是用虛點畫出的,表明僅僅是猜想,並未被證實。荷蘭港的地圖是根據30多年前的海圖畫出的;唯一的一張美國人在島上的設施的照片也是30多年前拍的。日本的製圖人員繪製的火星地圖恐怕也會比這張阿留申群島地圖強。即使天氣好,這些飛行負要在散亂的群島中找出這麼個連輪廓都不清楚的陌生小島也不容易,何況在大霧彌漫的情況下。

雖然在奧宮和衝勁十足的角田看來,這種等待似乎是漫無止境的,但10分鍾後機動部隊的其它艦隻就開始像鬼船似的隱約出現了。終於可以看清1000米外的航空母艦“隼鷹號”了。這幾乎是日本人在此海域內所希望的最好情況——一般說來,這裏的天氣總是黑壓壓、霧茫茫的。因此,2時43分,奧宮大聲對角田喊道:“司令官,現在可以開始了。”角田對信號官下達了命令,信號官大聲傳令:“各中隊,起飛攻擊!”

飛機從2艘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起飛了。從“龍驤號”上起飛11架魚雷轟炸機和6架零式戰鬥機,從“隼鷹號”上起飛12架俯衝轟炸機和6架零式戰鬥機。這些數字並不是航空母艦上飛機的全部。旗艦“龍驤號”載有16架戰鬥機和21架魚雷轟炸機,“隼鷹號”載有24架零式戰鬥機和21架俯衝轟炸機。升空的這些飛機統歸“隼鷹號”戰鬥機隊隊長誌賀海軍大尉指揮。這天的雲高不超過700英尺,無法很好地編隊飛行,隻好各自為戰。在起飛過程中,“龍驤號”上一架轟炸機失事墜入海中,一艘護航驅逐艦立即行動,從冰冷刺骨的海水中迅速救起了所有機組人員。在這一地區,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績。

就這樣,日本人開始對阿留申群島發動了牽製性的進攻。日本寬術師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到阿留申群島後,就準備在中途島從帽子裏變出兔子。這些飛機剛剛穿入薄霧,幾架美偵察機就在角田的艦隊上空出現,好奇地飛來飛去。其中一架緊緊地跟著艦隊,丟了幾顆炸彈,未中,後來也飛走了。在飛往荷蘭港途中,“隼鷹號”上起飛的飛機遇到一架美水上飛機並將其擊落。但由於它們與該機周旋而耽誤了時間,加上彌天大霧,此次行動流產了。

與此同時,從“龍驤號”上起飛的機群在山上正幸海軍大尉帶領下穿雲破霧直往前飛。堅持就是勝利,總算當它們飛抵荷蘭港上空時,雲開霧散,目標盡收眼底。

雖然地麵上美國人的雷達已經發現敵機飛來,守備部隊的高炮也做好了密集射擊的準備,但是,在20分鍾中,日機仍對油庫、電台及一個陸軍兵營進行了狂轟濫炸,殺傷約25名陸海軍士兵。日機還掃射了停在水上的幾架PBY。守軍的高射炮擊落日轟炸機2架,擊傷日機2架,其中1架是戰鬥機。考慮到日攻擊隊的規模不大——實際進入荷蘭港上空的隻有14架轟炸機和3架戰鬥機,日本人這次對該島的打擊是相當大的。這就為空中力量的鼓吹者們提供了素材——即使在對方已有準備的情況下,足量的飛機仍有可能鑽進去取得有利的戰果。

然而,日本人對這天淩晨的進攻並不滿意。奧宮仔細研究了在進攻中拍的一批質量很高的照片。這些寶貴的照片令人吃驚地表明荷蘭港的設施比日本情報機構估計的要好得多。島上有現代化的建築物和油庫,通向設施的道路網十分發達。在北方部隊參謀長中澤佑海軍大佐當天記的日記中人們會發現:細萱戍子郎海軍中將的旗艦“那智號”上,沒有一個人興高采烈。在簡單總結了日方損失及對方可能遭到的損失後,中澤佑隻說了幾句:“……看來他們按計劃對荷蘭港進行了空襲,但由於氣候惡劣。未能給敵以很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