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美國人所報的空戰戰績也是過分誇大的。他們說日本人在空戰中損失了40-50架飛機,另外還有10架被地麵炮火擊落。南雲在作戰過程報告中列出的飛機損失為6架(轟炸機4架,零式機2架)。日本方麵的說法大多與這個數字相一致。後來在“遭受損失”這個欄目下,南雲承認總共損失了8架飛機。他在報告的統計數字部分,細分了損失情況。空戰中損失5架(水平轟炸機3架、零式機2架),另有4架被高炮擊落(其中水平轟炸機2架、俯衝轟炸機1架、零式機1架)。這裏說的被高炮擊落的飛機數目和美方目擊者的回憶完全相吻合。此外,南雲還列出了受損傷的飛機數:水平轟炸機16架、俯衝轟炸機4架、零式機12架。其中2架零式機因損傷程度過大,返回航空母艦後就報廢了。當然,這些數字並非就準確無誤。譬如,南雲並沒有列出“飛龍號”上的高空轟炸機的損傷情況,但讀者已經知道,友永的飛機被擊中,而且他當時就用無線電向南雲作過報告。但南雲及其幕僚有許多緊迫問題要處理,無暇考慮如何使這些說法不一致的關於受損失的報告一致起來。
賽馬德對日方的損失作了樂觀的估計,因為他一則是比較了中途島遭破壞的程度和最初發現的日本攻擊部隊的規模,二則是算錯了飛臨中途島上空日機的數量,三則是滿懷希望地估計被擊落的美國人至少和生還者一樣打得很好。凱姆斯有些迷惑不解地回顧說:“幸存的飛行員們覺得,開始交戰時看到敵機數量眾多,可是它們投彈的數量卻很少,這二者之間很矛盾。”定是計算上出了差錯,不是飛機數量,就是炸彈數量,或者是兩者都算錯了。如果隻計算返航飛行員所看到的被擊中起火的敵機,那麼可以肯定有8架轟炸機被擊落,另外還有l架可能被擊落,有3架零式機肯定被擊落,還有1架可能也被擊落。這樣算,所得的總數就比較切合實際,而且與日本官方發布的數字相差無幾。陸戰隊飛機中隊的飛行員們一廂情願地認為每個犧牲的隊友至少都擊落了1架日機,這顯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比較合乎邏輯的看法應當是:真正擊落敵機的,是那些技術好、運氣也好,與零式機交手並活下來的飛行員。
總而言之,這些都無關緊要。即使完全讓第六營來對付友永的機群,即使當島上的守軍從掩體中出來時就派戰鬥機去掩護尋殲南雲的航空母艦部隊的陸基轟炸機,中途島的命運也不會有多少變化。
實際上,中途島上的情況比預想的要好。地麵上大約有20人死亡,數字相當小。跑道受到輕微的破壞。賽馬德隻能這樣認為:日本人是故意不炸跑道,以便留給他們自己用。島上的偽裝十分有效。空襲後的檢查發現,遭破壞的設施大多數都能修好。於是,大家全體出動,努力恢複供電,修複供水管道和下水管道,撲滅零星小火,清除瓦礫廢墟。
友永由於要千方百計地讓受損傷的飛機飛回會合點,所以就無法確切了解襲擊中途島的戰績。他後來在這場航空母艦大海戰中陣亡了,所以他對他所看到的情況和自己的空襲任務進行掂量時,腦子裏想的什麼,別人就不得而知了。但他顯然是不會滿意的。他沒有遇上轟炸機或巡邏機——尼米茲稱它們為“重家夥”,而且機場跑道完好無損。這些飛機返島時便可在跑道上降落。此外,中途島上的高射炮仍在進行對空射擊。日本的登陸部隊可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
這一定就是友永的邏輯的實質所在。他的發報機被機槍子彈打壞了,因此他把自己的建議寫在一塊小黑板上。他舉起黑板,這樣他的二號機就能看見,並用他的名義把建議發給南雲,這條建議於7時整發出:“有必要發動第二次攻擊,”
七、情況不明吃了大虧
中途島守軍打得雖不太漂亮,卻十分英勇。這個環礁現由防禦轉入進攻了,可他們抱多大希望、有什麼顧慮,這些都不得而知。在沙島的機場跑道上,A·K·歐內斯特少尉正在TBF旁待命出擊。他比島上的草海桐屬灌木叢顯得還嬌嫩。6月1日他隨“大黃蜂號”VT·8的一個分遣隊從珍珠港調往中途島,那時他離開飛行訓練隊才6個月,飛行的範圍還沒有超出陸地。這些新的魚雷機裝備良好,內載一條速度為200節的魚雷,而原來那種掛在機身下的老式魚雷速度隻有135節。他知道在飛機處於200英尺高度,速度200節時是投放魚雷的最佳時機。可是,在進行以魚雷攻擊帝國海軍中最老練、最狡猾的艦長指揮的快速日本航空母艦的訓練中,歐內斯特隻在本土匡塞特靶場投過一枚魚雷。
歐內斯特的分隊長蘭登·K·費伯林海軍上尉曾向隊員們簡要介紹過魚雷使用方法。如果隻遇上一艘敵航空母艦,分隊的6架TBF機就一分為二,分別由費伯林和奧斯瓦德,了·蓋尼爾海軍少尉率領。一個小分隊攻擊目標艦首左舷,另一個則攻其右舷。這樣,無論這艘航空母艦怎樣巧妙地避讓,也免不了撞上魚雷。如果日本艦隊的航空母艦不止一艘,各機駕駛員就相機選擇最有把握的目標,隨時注意無線電信號或手勢,時機不成熟不投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