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柏林的陰謀(1)(2 / 3)

蘇芬武裝衝突之後,斯大林決心就實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對紅軍的人事製度以及戰略戰術進行徹底的改革。朱可夫後來稱1940年為“大轉變的一年”。軍官的地位和權威提高了。將軍和其他軍官以及軍士的軍銜都得到了恢複。由於“大清洗”的原故,在這次戰爭中,感到訓練有素的軍官極其缺乏,所以開設了軍官集訓班。在大清洗中被判刑的4000多名軍官被召了回來,其中包括羅科索夫斯基、羅特米斯特羅夫和托爾布欣,後來他們都成了蘇聯的元帥。對軍事條令做了修改,強調的重點放在指揮和紀律上。

在這些激動不安的日子裏,斯大林除了放手提拔具有現代軍事科學知識的中下級軍官外,還著手精心選擇他的最高級軍事指揮員。從保衛察裏津戰役那時起,伏羅希洛夫就一直是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屬於革命傳統派,但在芬蘭戰爭中已顯示出他還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1940年5月8日,鐵木辛哥取代了他的國防人民委員的職務。斯大林把伏羅希洛夫安排在別的職位上,因為他是一個受人愛戴、赤膽忠心的人。猛打猛衝的騎兵司令布瓊尼未能掌握現代戰爭,但他和伏羅希洛夫一樣仍然受到重用。

沙波什尼科夫則屬於另一類。1903年他在沙皇軍隊裏當軍官,1910年在總參謀部學院畢業。他思路廣闊,有一個敏銳的分析頭腦。在二十年代裏他寫了《軍隊的頭腦》一書,以及其他有關軍事編製和戰略的基本讀物。他謙虛寬厚,紀律嚴明。斯大林提拔他負責總參謀部的工作。後來他健康不佳,但仍保留了他的副國防人民委員的職務,並主管軍事工程和防禦工事。

1941年2月1日,朱可夫就任總參謀長,他在沙皇軍隊中是一名軍士,是在實戰中成長起來的指揮官。1939年他在中蒙邊界的哈勒欣河一帶,指揮幾個裝甲師,戰績顯赫,殲滅日軍5萬多人。他機智、英勇、果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愧為蘇聯傑出的野戰統帥。他和斯大林的關係有時激烈緊張,但他們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

提出由朱可夫任總參謀長的,顯然是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然而,當斯大林把朱可夫召到他的辦公室,並扼要地宣布說政治局決定任命他為總參謀長時,朱可夫卻大吃一驚。他爭辯說,他是個野戰軍軍官,毫無參謀工作經驗。斯大林聽取了他的申辯後簡練地重複道:“政治局已經決定任命你了。”他把重音放在“決定”兩個字上。當朱可夫明白任何反對都無濟於事時,他說:“好吧,如果發現我不是一個稱職的總參謀長時,我將請求再回部隊。”

幾個星期以後,鐵木辛哥告訴朱可夫,斯大林曾詢問他在新的崗位上工作得如何,並且要他親自去向斯大林彙報。朱可夫忐忑不安。“他可能會向我問些什麼呢?”“什麼都問,”鐵木辛哥答道,並補充說,“可是你要記住,他不願聽冗長的報告。你給我講上幾個小時的事,你得在十分鍾內給他講完。”“十分鍾內我能對他講些什麼呢?這些全是嚴肅的問題,是要認真考慮的……”“你要告訴他的大部分情況他都知道,”鐵木辛哥說,“因此你就集中講講關鍵問題吧。”。

斯大林是個事必躬親的領導者,對大事尤為注意,凡有關加強武裝部隊的各項工作,從挑選高級軍官到實現機械化的計劃,特別是采用T-34式坦克和新式火箭炮(喀秋莎)等,斯大林都沒有依靠政治局、總軍事委員會或其他機構的正式會議。他重視直接的個人接觸和有關方麵負責人提供的第一手材料。他在孔策沃的別墅裏,經常同鐵木辛哥,朱可夫、伏羅希洛夫、麥赫利斯等人討論到深夜。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朱可夫隨身帶了一份準備彙報的問題清單,應邀來到斯大林的別墅。鐵木辛哥元帥和庫利克元帥早已在那裏。在場的還有幾位政治局委員。斯大林同他打過招呼之後,隨即問道:“你見過火箭炮喀秋莎沒有?”

“隻聽說過,但沒有見到。”

“哦,那你應當同鐵木辛哥、庫利克和阿博連科夫去靶場看一看火箭炮射擊。現在就請你向我們談談總參謀部的工作吧。”

朱可夫把向人民委員報告過的東西簡要地重述了一遍,然後說,鑒於複雜的軍事和政治形勢,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及時克服西部邊境防禦和軍隊中存在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