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萬事俱備(1 / 2)

李老爺這些天很高興,孫子回來了,還當了官兒,皇帝住在他們家,臨走前還提了字。就這兩天上門來拜訪的人一下就比從前多了兩倍有餘。家裏的產業也是日進鬥金,孫子又要開書作坊了,喜事一件接著一件。這時的他正和嚴郡守在前廳裏坐著喝茶。

嚴慕是遵照楊廣的吩咐來找李向來說建書作坊的事情。各地的書作坊一直是官府在操作,私人開書作坊的很少,畢竟投入大掙得少的生意一般是不會有人去做的。所以嚴慕來是要商量書作坊的一些具體事宜的,隻是李向沒有回來,所以和李老爺在大廳喝茶等李向。

李向帶著魏征和劉弘基急匆匆的就回了府裏,他迫不及待的想和這兩個人一起聊聊,看看他們現在的態度,以及考慮一下自己下一步該怎樣發展。

剛進府門,李福便上前請安,說老爺和嚴郡守正等著呢,讓他一回來就過去。

李向說知道了,便對魏征和劉弘基說:“兩位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和我一起過去。”李向也想看看曆史上的牛人到底牛到什麼樣子。

“就聽公子安排吧。”魏征無所謂的樣子。劉弘基卻皺著眉一時沒有回答。李向知道他擔心盜馬的事情,於是說道“弘基兄勿憂,有我在沒事的。”

“那就過去吧!”得到李向的保證,劉弘基也就沒什麼擔心的了。

李向把黑牛幾人打發走後,便帶著魏征、劉弘基和胡德奇來到了大廳。

嚴慕縷著胡子看著款款走來的李向,心裏感慨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的意氣風發,隻是一轉眼便垂垂老矣。

李向徑直走向嚴慕,一揖到地,“父母官大駕光臨,李向怠慢了,贖罪則個!”

“父母官?”嚴慕沒聽過這樣的稱呼,覺得很是新鮮。

“對啊,嚴郡守在晉陽城裏管著多少百姓的生活啊,不是我們的父母官是什麼?”李向打趣道。原來這個詞現在還沒有出現,又被李向提前“發明”出來了。

“哈哈哈,真是麟兒啊!”嚴慕仰頭大笑,對著李耀祖說,“怪不得能以黃口之齡身居五品侍中,還能遊刃有餘啊!”

“謬讚了謬讚了。”李老爺與有榮焉的謙虛道。又對李向說:“向兒坐下吧,嚴郡守是來和你商議書作坊的事情的。”說著又看到李向身後的魏征和劉弘基兩人。

李向這才對李耀祖介紹道:“這兩位是孫兒在看房子時認識的兩位先生,很是投緣,所以孫兒便邀請回來做客的,正好嚴郡守在這裏等我,我便把他們也帶了過來。”一指魏征說“這是巨鹿魏征,”又一指劉弘基“這是河州劉弘基”。

二人都對嚴慕和李耀祖深施一禮,便站在了李向身後。

全部寒暄完畢,嚴慕便開口說道:“李侍中為何單單要開辦書作坊,要知道這不是那麼容易賺到錢的。”

“嚴郡守問的好,其實我開書作坊還真的不是為了賺錢。”李向看看李耀祖又說:“書作坊本身就是印製書籍的地方,而我朝的紙質書籍很少,而且獲得不易,因此使得讀書人可遇而不可求,再者印製書籍的方式也是拖遝冗長,往往印製一本書的時間會高達一月之久,這就更使得書籍是千金難買。小子不才,願意靠自己的想法,用更好更快的方法印製更多便宜的書籍出售,使得天下有意讀書的人都可以有書可買,有書可讀。至於賺錢來說,隻是小道,略補家用即可。”

“好,好,李侍中有大才,有大誌向啊!”嚴慕激動的胡子亂顫,站起身對著李向便是長長一揖,“嚴某代天下讀書人謝過李侍中了!”分明看到嚴慕眼中閃著絲絲淚光。

魏征也是大吃一驚,這個李向是要做前人都沒有做過的事情啊!跟著嚴慕一起對李向大揖到地。

李向慌忙站起身來,側著身避過嚴慕的大禮說道:“我就是盡我之力,為國家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哪裏當得嚴老大禮啊。”李向其實很佩服嚴慕的,雖然不知道他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單就幾十年如一日的守護著晉陽城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更不要說他常常上書諫言楊廣的施政,這是隋朝時的“魏征”啊。

“嚴郡守太過於誇獎他了,他還小,當心他自大啊!”李耀祖站起來扶著嚴慕坐下說。

“不然的,李侍中真的當的起啊,要是真的能讓天下人都讀上書的話,這可是功在千秋啊!”這話一點兒都不誇張,在那時候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能夠讀上書的基本都是小富之家往上的人家,別看每年都那麼多的狀元什麼的,那是後來慢慢才多起來的,就在狀元最多的明清時期也占不到平民中的十之一二,原因之一就是沒錢買書。因此李向要是把這件事做成了,絕對會流芳千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