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悟(三更)(1 / 2)

李向本來是想這些人都是有文采的,既然有人提議行酒令,自己也不會,不如就在一旁觀戰就好,沒想到被魏大嘴和長孫無忌兩人合夥推到了前台。他也是心裏不想被這些人看低,又想難為難為他們,於是便說道:“大家說的行酒令不過就是拆字、對對、指物為詩等等,在下要說的是一種新的文字遊戲,有些難度,但又很有魅力,暫且稱之為‘詞’,我來給大家示範一首。”

李向說的就是後世被人們倍加推崇的宋詞,隻是現在是隋朝,連唐詩都還沒有完全形成獨立的風格,李向就是要用宋詞來為難這些大文豪們。隻見他離席走向院子中間,背著手,抬頭看著天空,一副思索的樣子。眾人聽說李向要做詞,也都安靜了下來,看著李向表演。魏征和長孫無忌相互對視一眼,有些期待,也有些緊張。這個李侍中往往會做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要是待會兒到了自己做不出來可就有些丟人了。

李向現在也是很鬱悶,自己前世還真的背過幾首詩詞,隻是好些年了,誰還沒事總是去回想,現在要用,可謂絞盡腦汁了。忽然李向看到月上中天,周圍被幾片薄雲遮掩,清冷孤傲,馬上想到了那篇名作,便搖頭晃腦的吟誦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吟罷,李向走到桌前,隨手拿起一杯酒,仰頭入口。起先他是想用詞來震一震這些人,畢竟是個孩子,總是喜歡爭強好勝的,後來吟出詩句,便想到了自己在那個世界的父母,不由的心中真的難受起來,一首原來根本不是太理解的詞,現在有了切身的體會,真是人生無常。

嚴慕一直知道李向是有才的,因此在李向說出詞的時候,還是微笑著撚著胡須點著頭,可當李向吟誦完之後,嚴老就有些坐不住了,手顫顫巍巍的去摸桌上的酒杯,隻有飲酒才能配上這樣的意境。長孫無忌是沒見過李向這種“人來瘋”的境界的,隻是聽說他很厲害,也就借著行酒令來看看是不是真的,沒想到李向上來就是一首後世都覺得是詞中瑰寶的作品開場,實在是嚇到了他。他低著頭不斷的重複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兩句,眼淚居然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的父親早亡,舅父又遠隔天涯,對自己最好的兩位親人就這樣離開了自己,再聽到李向的吟誦,怎能不使長孫無忌潸然淚下。魏征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李向這種神奇的表演了,可還是被驚得語無倫次:“我要酒,酒來,酒來!”

當然,在隋朝第一次聽到宋詞,而且還是這麼經典的一首,隻要是略懂一些詩詞的人十有八九都會被感染,更不要說桌上坐的可全是這個時代的精英們。於是就看到了這些人有的狂飲酒,有的喃喃低誦不停,有的癲狂的哈哈大笑,弄的那邊的兵士們也第一次看到了文人的豪邁。

李向呆住了,他沒想到一首詞會有這樣的威力,他還是小看了這個時代的文化氛圍。戰亂與不安,讓這個時代的人們學會了堅強,他們麵對著各種不幸與分離,體會著各種心痛與煎熬,也承受著心理上的壓抑與衝動,無處發泄,文人們通過詩詞來排解,武將們用殺戮與征伐來發泄。一首能夠寫出他們內心感受的好詞是真的可以讓他們忘記周圍的環境,忘記所有的人,置身其中不可自拔。他們需要這樣的詞句來抒發壓抑許久的苦悶。誰沒有親人離別的愁苦,誰有沒有悲歡離合,李向給他們找到了一個宣泄的理由。於是李府的後院便成了大家盡情宣泄的場所。在之後的幾年甚至幾十年裏,隋唐的文人們作詩前必會想到李向,想到明月幾時有,於是李向便多了一個稱呼“李明月”,這也是李向自己始料未及的。

酒宴在所有人都醉意朦朧中草草收場了,人們都在李府的客房中休息了,隻有李向自己還是清醒的,他躺在榻上,雙手枕在腦後,眼睛望著上邊,卻怎麼也睡不著。他想了很多很多,有前世的父母和朋友,有今生的孤獨與迷茫。當他被大火困在屋中時,想的是要活下去,當魏征和劉弘基招致麾下時想到的是自己出人頭地,當楊廣封自己五品侍中時想到的是可以光宗耀祖,可當自己靜下來時到底想的是什麼,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可以用後世的詩詞來證明自己也是文采斐然的一代文豪,也可以用先進的戰略戰術來讓戰爭變得不再艱難慘烈,還可以用他發明的各種東西讓百姓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這些真的是他想要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