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慶滿目含淚講述著師父遇難的事情。
就在一年之期將滿的時候,山上迎來了最大的危機。楊廣命靠山王楊林率領軍隊攻打山寨,勢要把他們一網打盡。
得到消息後,山上賊眾惶恐不安,丁天慶也是有些緊張,便去問師傅該怎麼辦。道長倒是淡然,他說他留下來其實就是在等著軍隊的到來。他知道山上沒有能抵擋官軍的將領,所以留下來可以幫山寨渡過此劫。
丁天慶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師父還有這層意思在裏麵,對師傅更加佩服。之後他便聽師父的意見,先將山寨裏的婦孺都轉移到山下安全的地方,又在半山上築起了一道土城,在山下的路上埋上絆馬索,放上拒馬樁,安排嘍囉徹夜巡邏。
十日後,楊林大軍到來。丁天慶和師父領著賊眾與之對峙。
一開始幾天楊林並沒有進攻,而是在觀察周邊的地形。楊林久經沙場,見過的陣仗多了,對於這些小小的山賊還沒有放在眼裏,何況他來之前就打聽到丁天慶是不會武功的。
幾天後楊林開始了第一次進攻,他認為一次就可以拿下,沒想到在過了絆馬索後,山上居然還有滾木雷石往下扔,一下子官軍就死傷無數,楊林生氣了,他親自催馬來到陣前,大喝一聲:“將士們讓開,老夫來衝衝看!”
前麵士兵聽見喊聲都是一震,離得距離那麼遠,聲音居然還清晰可聞,這得多深厚的內力,大家呼啦一下就閃到了路的兩邊。楊林催馬就往山上衝去。身後的親兵們也跟著呼啦啦便跑上了山。
山上的賊眾一看,官軍的主帥自己上來,心裏大喜,便加緊往下扔石頭。楊林雙手使一對囚龍棍,上下翻飛,不時的把砸向他的石頭挑到一邊,絲毫沒有減慢上山速度。
那些嘍囉一看不好,便回去稟報給丁天慶,道長和丁天慶出來一看,楊林眼看就要攻到土城前了,丁天慶便要出去接戰。道長搖搖頭說他不是對手,牽來一匹馬,提上鐵槍,自己出土城去迎戰了。
丁天慶無奈,隻好帶著其他的嘍囉們給師父打氣加油。道長騎馬出了土城,迎麵正好遇上楊林。楊林放慢馬速,觀察著麵前的道長。
除了沒有拿浮塵外,與其他的道長別無二處。楊林右手囚龍棍一指便道:“兀那道士,你怎得和這些山賊混在一起,想活命的速速離開,不要耽誤了官軍剿賊!”
道長笑笑說道:“常聞靠山王武藝不凡,與人交手從無敗績,今日正好遇上,不妨就讓貧道領教幾招!”說著一催身下戰馬便朝楊林衝來。
楊林一看這個人二話不說就要動手,便把囚龍棍往前一舉,準備接招,哪曾想後邊的親兵正好趕到,便有兩人圍上來要拿下道長。
道長雙手一攥槍杆,雙臂同時使勁兒,往前一個橫掃,兩名親兵連人帶馬全都倒地,道長來速卻是不減,直直朝著楊林便紮了過來。
楊林大驚,這個道士好大的力氣,一聚精神,雙手囚龍棍交叉胸前,往前一推,正好卡住道長的長槍,兩人各自使勁,誰也奈何不了誰?
道長往回一抽長槍,變刺為掃,朝著楊林的左腰便打了下去,楊林左手囚龍棍往腰間一頂,擋住了長槍,右手棍便劈頭蓋臉砸向道長。
道長又抽槍往上一頂,架住一棍。就這樣兩人在土城門前便大戰起來。兩人都五十多歲年紀,力氣相差無幾,戰了半個時辰都不分勝負,各自心中都開始佩服對方。
道長也不想耗下去了,便使出看家本領九鎖奪命槍,把楊林打的再沒有還手之力。
丁天慶在土城上見到師父漸漸占了上風,心中大定,便開始擂鼓助威。下邊道長一個強攻,一槍紮到了楊林左胸上,鮮血噴出。
楊林大叫一聲,撥馬便走。道士在後邊追了上去,正要往後心刺去,卻沒想到,楊林忽的轉過身,左手囚龍棍脫手飛出,真好砸在了道長的脖子和前胸處。
道長想躲已經來不及了,隻好生生的接了一棍,然後奮力將槍也扔了出去,紮到了楊林後心之上。楊林中槍,爬在馬背上,隨著戰馬便往山下奔去。
眾嘍囉一看楊林敗退,便全都從兩旁站了出來,追下山去。官軍看到自家的主帥都戰敗了,便一窩蜂的逃命,接下來便是一邊倒的戰事。楊林軍大敗,三萬人馬隻帶著不到六千返回京城,幸虧楊林身上的鎧甲抵擋才救了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