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郎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他可沒有李向的本事,趕緊岔開話題和幾人說起了別的,一邊等著派去李世民那裏的人回來報告消息。
李世民看著形勢越來越複雜,帶著兩千人馬退守身後的小山丘,做出防禦姿態,心裏卻暗自擔心起來。
本來兩千玄甲軍對付五千圖都的人就有些困難,所以才不得不用計來誘敵,可惜馬上就要成功了,卻被這支來曆不明的突厥人馬破壞了。
現在形勢對他們太不利了,這支人馬的加入大大增強了圖都的戰鬥力,李世民現在想的已經是怎麼能用最小的代價衝出去了。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也是李世民輕敵的原因。鵝毛口在突厥和大隋交界的一個三不管地區,說是大隋的土地,其實大隋也沒有真正的控製過。倒是突厥曾經一度在這裏駐紮過軍隊,隻是後來這裏鬧過瘟疫,突厥人也放棄了。
其實鵝毛口地勢比較險要,漢代時修的邊城大部分還在,要是好好利用起來,突厥人還真的不好進來。可惜現在的大隋邊軍已經沒有了多少戰鬥力,隻能勉強的自保,不可能在向外去收複許多失地,也就這樣荒廢了。
李世民一開始選擇這裏就是準備到了邊城後,先固守幾日,將圖都的隊伍耗上幾天後,再出來和他打,這樣按照圖都的暴脾氣,就會不顧一切,李世民也就有了可趁之機。
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還沒看到鵝毛口的城牆,就撞到了另一支突厥隊伍。還有叫李世民更加鬱悶的是,他走的時候為了方便行軍,統一指揮,居然沒有帶上任何一個大將,除了跟在他身邊的四個偏將外,剩下全是士兵了。一旦雙方交戰了,他這邊還真的不好打。
一籌莫展的時候,傳令兵報說外邊有一個漢人求見。李世民納悶兒的叫人進來,看看還真的是漢人,便問道:“你是何人?看你的樣子,應該出身行伍,來見我何事?”
來人真是方三郎派來的,這人叫宋福,是李向的一名親兵,後來跟著方三郎在偵察連訓練過,這次跟著一起回來了。說起李向的親兵都是跟著他許久的人了,從李向身上也學了不少東西,當然好的壞的,啥都學。
這個宋福原本就是個膽子大的,為人仗義,李向也很欣賞他。跟著李向的那段日子裏,這小子開始開竅,變得機靈起來。李向又特意給親兵們開過會,傳授了一些別人沒學過的知識,這小子總是一學就會。
後來他跟著李向也到了不少地方,見過李向怎麼殺人,怎麼救人,怎麼忽悠人。現在已經合格從李向身邊畢業,投身到滾滾的忽悠革命中去了。這次方三郎派他來也是知道他嘴皮子好,李世民不是容易相信人的,希望他能說動李世民。
聽李世民這樣一問,宋福先輕輕咳嗽一聲,然後直起腰板兒,背著雙手,打量起李世民來。
這個派頭倒是叫李世民有些好笑,又有些不知所以。宋福個子很高,人高馬大的,誰見到都能看出是個當兵的,五大三粗的樣子偏要裝出書生樣兒,幾個偏將也忍俊不禁。
宋福大量了半天才說道:“這位將軍相比就是李世民李將軍吧?我是大隋河南郡都尉使李向李大人的親兵,現在跟在統領身邊做事,這次是來和將軍商量一件大事的。”
說完了,他還看看身邊的幾個偏將,用眼神示意李世民,事情很機密,最好不要有外人在。
李世民本來也沒怎麼在意他,可一聽是李向的親兵,心裏就緊張了一下。再看宋福的樣子,想了一下道:“有何證明?”
宋福撇撇嘴,從懷裏掏出布卷兒,遞給偏將,交到李世民手中道:“這是我們都尉寫給洛陽越王的信,上邊有大人的印信,將軍看一下吧。”
李世民接過來一看,嚇了一跳。倒不是李向能嚇到他,關鍵是信的內容。信上將李向到了草原上招降了幾個大部落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隨後又請求越王在洛陽周邊劃出一片區域,等突厥歸降的部落過去,好安排他們住下。信的最後還隱晦的提到了義成公主也要歸隋的事情。
李世民邊看邊思慮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不過那個印信是真的,麵前這個囂張的兵士也是真的,不由得他不信。想了半天,還是決定先問問這個人現在前來是什麼事情。
看完後將布卷兒還給宋福,微笑道:“既然是這樣,那你家都尉現在在哪裏?你又是從哪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