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去接應嚴慕不說,無憂和魏征又研究了一下那封神秘的信後,做出了決定,便和洛陽城中的長孫無忌取得聯係,互相配合,開始下一盤大棋。
跟著羅藝的燕雲十八騎,方三郎覺得安全多了,而且看著人家的兵馬,眼饞的很,心裏早就下定決心,等這次任務完成後,一定要和李向說,義勇軍也要建立這樣一直疾如風、徐如林的隊伍。
羅藝一路上並沒有說多少話,他一直在觀察方三郎所帶的這支義勇軍。羅藝心中也很佩服李向,短短時間內,不但身居高位,而且還能練出這樣一直兵馬,可見李向的能力很高。
他是帶兵之人,眼光很毒,不要看現在的這支義勇軍和自己的十八騎有些差距,但隻要再給他們一段時間好好訓練一下,將來的成就不在十八騎之下。至於李向本人,羅藝判斷,不但能力出眾,而且誌向高遠,假以十日,也是威震一方的梟雄。
想想自己這麼多年的謀劃,心裏不僅有些小小得意,但瞬間又有些低落。李向才多大,自己已經四十多了,距離那一天的到來,還會有多少日子。不過還好,幸虧羅成誤打誤撞,現在到了李向手下。李向可以招攬羅成,他羅藝也能招攬李向。要是李向能到了他的手下,那可真是如虎添翼了,想到得意出,羅藝難得的自己哈哈大笑起來。
一旁的方三郎有些發懵,這個不苟言笑,有些冷酷的羅將軍,怎麼忽然發神經了,還是躲遠些好。
兩人各有心思,也沒有怎麼交流,連續兩日行軍,前麵就進入雁門郡的範圍了,當然他們目前還不清楚雁門關的危機已經解了。
經過兩日行軍,將士們也有些疲勞,羅藝也知道眼前到了雁門關,至於什麼情況,還要派斥候去打探一下,坐到知己知彼才好,便吩咐大家原地紮營。
派出去斥候沒一會兒就回來了,帶回來的消息很是震驚。楊廣已經從雁門啟程往晉陽而去,始畢的十萬鐵騎也就剩下不到三萬人馬,倉皇北逃了,現在雁門郡已經沒有戰事了。
方三郎一聽,心裏大安,這次都尉在草原上這樣一鬧,還真的管用。他才不會去考慮尉遲恭和蘇定方的功勞。現在雁門既然解圍了,那他們這些人也不用再躲躲藏藏了,直接大搖大擺的朝著龍門走就行了。
不過高興了沒一會兒,他又想到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從草原走的時候,李向的隊伍還在往草原深處而去,而且聽李向的意思是還要帶著義成公主一起返隋,可現在始畢帶著兵馬回草原了,那不是正好在路上碰到?
李向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帶著不到幾百人的隊伍,去抗衡人家兩三萬騎兵啊!況且是在草原上,一馬平川的,逃都逃不了。想到這裏,方三郎一身冷汗,坐立不安。
那邊羅藝聽到消息,倒是沒有吃驚。他心裏其實早就盤算了一遍,本來就沒打算去救楊廣。要是楊廣運氣好已經脫險了,羅藝就過去見見楊廣,表表忠心。要是楊廣已經被始畢所擒,那羅藝也不會不要命去攻打始畢,隻是順道在雁門關駐紮,等待形勢的變化。
現在這樣的局麵他是有準備的,因此一聽完消息後,便立即集合隊伍,加緊去與楊廣彙合。不管有沒有幫上忙,起碼能博得一個救駕的好名聲,畢竟這次勤王也就那麼幾個人。
他這邊吩咐下去要啟程,方三郎便著急忙慌的過來找他,說李向在草原上有危險,希望羅藝可以去幫忙。
羅藝皺皺眉,想了半天,最後說道:“即使現在從雁門關出發去追擊始畢,也已經遲了,況且要想幫助李向,起碼得知道李向現在具體的位置,這樣像無頭蒼蠅一樣,生生闖進草原去,那是自尋死路。而且要想在草原上展開救援,起碼要準備好大量的糧草,現在燕雲十八騎都是各自帶著自己的口糧,也就夠兩三日的了,怎麼可能去草原。”
羅藝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方三郎不能眼睜睜看著李向在草原出事,聽羅藝直接拒絕後,他想了一下,最終和羅藝約定,將帶到大隋的那兩個部落全部交給羅藝,請他護送去龍門。羅藝也說過這次是要去雁門看看羅成的,因此方三郎也沒想別的。
羅藝也沒說別的,隻是告訴方三郎,對突厥的這兩個部落說好,不要存著什麼別的心思,安安份份的跟著去龍門就好。方三郎點頭,去和兩個部落的頭人說了一下,當然沒有說李向在草原的危機,隻是說草原上還有其他的事情,不得不再回去一趟,而且臨走是還將李向那封寫給無憂和皇帝的信都交給了那個部落頭人。
不是他不相信羅藝,因為這件事情,他也是和羅藝說了個皮毛,要是羅藝和這些頭人仔細詢問一下,那當時就穿幫了。這兩個部落之所以投靠大隋,是因為李向說突厥和大隋已經和談了,而且是始畢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