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喪心病狂(1 / 2)

事情從李向遠走塞外後十幾天說起,那時候學院剛剛建起來,起初從晉陽來的那些孩子們早早就被安排進來學習了。一開始學院裏並沒有多少先生,李向隻是安排魏征將縣裏原先有的幾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請了出來,臨時擔當學院的先生,暫時先將就一下。

本來李向打算和楊廣說一聲,要道旨意,從弘文館中請幾位,再叫魏征從民間招募幾人,也就將學院撐起來了。至於以後李向準備將自己腦中那些能用的東西,先選一選,在學生中找幾個聰明的孩子,親自傳授,等過上一兩年,這些孩子就能當半個先生去教其他孩子了。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個年代人的頭腦中根本就沒有李向要教授的那些知識的概念,所以萬事開頭難。李向的想法很好,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楊廣被困雁門關,李向隻能先去救駕了,將學院的一攤子事情都交待給了魏征,但他卻沒有將自己的那些想法清楚的告訴給魏征。

他一走,事情就出來了。

先是縣裏的那些請來的先生們,起初都覺得龍門書院是皇上下旨,李都尉親自辦起來的,能在裏邊教書那是無上光榮的事情。一個個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帶上熱情的投入到這個能光宗耀祖的事業中去了。

誰知道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李向安排魏征要將他自己編寫的那些教材印製出來,學生們人手一本,還給了先生們一整套,叫他們慢慢的琢磨,一點點交給孩子們。

可他們拿起教材一看,除了能看懂的那些,其餘的都好似天書一般,別說教別人了,就自己都整不明白。再說能看懂的那些,都是些什麼算數和常識,很多也都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更加叫他們受不了的是,李向規定了這些東西和他們要教授的四書五經,傳統禮法居然平起平坐。

老先生們一輩子都講究個宗法門第,對於這些看似悖逆了綱常禮法的東西,他們從骨子裏是反對的,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東西。所以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對立,堅決不教授這些“邪書”。

這隻是一個開端,接著就是魏征也了解到了這些情況,他其實也不是很理解李向的做法,但好在他很相信李向,願意按照李向的思路來辦事情。於是他便一個個找上們去,好說歹說叫這些老先生們多少教一些,哪怕一點點也行,隻要等到李向回來,就有辦法。

老先生們一來覺得學院是皇上辦的,總要對得起皇上,二來學院裏的待遇問題也是相當的好,起碼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變,想來想去,還是同意了魏征的建議,多少也教授一點兒。

可是大問題出現在院正的到來。

院正姓虞,叫虞養正,是當今皇帝起居舍人、弘文館大學士虞世南的近親。他從洛陽來,就是奔著學院院正來的,他一直都對虞世南能在弘文館當大學士耿耿於懷,幾次麵見虞世南,想叫這位親戚幫自己向皇上舉薦一下,也去弘文館裏任職。

虞世南是個清廉身正的人,他知道這位族弟是個什麼德行的人,於是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虞養正見沒有希望,也就沒有再往這方麵像。誰知道龍門突然建起了學院,打聽一下居然還是當今皇上下旨建的,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急急的便從洛陽趕到了龍門,找了當地的幾個有名的文士,一起舉薦他到學院裏擔任院正。要說他沒有在弘文館裏當上學士也不算他沒本事,弘文館裏隨便出來一個人,那都是全天下千挑萬選的,都是有大才的,他是沒法比的。

但他在這十裏八鄉的還是小有名氣的,附近幾個縣城的文人都知道他。李向正好走了,魏征一打聽這人還算名儒,便沒有再做其他打算,直接命他當上了院正,來管理學院。

當然魏征也是有條件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他完全按照李向說的辦事情,叫他去做那些老先生們的思想工作,切實將李向的那些教材交給孩子們。虞養正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還保證一定會做的更好。

魏征見他這樣說,也知道有許多文人舉薦,自然就放下了心,將學院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給他去處理。正好這時又趕上宇文化及在洛陽造反了,他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來,也就不再學院裏操心了。

虞養正如願以償的當上了院正,便從心底裏開始與自己的那位族兄比較起來。這一比較不要緊,發現自己和虞世南也沒有多大差距,也就是虞世南命好,現在自己也在皇上親建的學院中當上了院正,那和虞世南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了。

他開始了野望,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楊廣身邊,成為那朝堂中的一員。還算他自己清醒,知道光靠想是不行的,必須要做出些成績來才好。

他開始努力的融入學院中,每日都身體力行的去每間教室裏來回看看,還不斷的和各個老先生們交流。沒幾日大家都熟悉他了,魏征也從一些人的消息中得知這個虞養正還算勤懇,也就再也沒有去關注他。

可是虞養正這幾日與先生們接觸下來,發現了問題。李向的那些教材還真的不是說教就教的,一來需要先生們先學懂了,二來還是思想觀念問題,他也覺得這些教材有些不倫不類,與平時國家倡導的東西好像並不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