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程咬金的事情,李向一頭又紮到了自己那些麻煩事裏去了,連著幾日忙的前後腳不著地。
先是答應了楊廣的要求,要派一隊義勇軍去洛陽,直接劃歸到楊廣麾下,左思右想,最後將尤俊達帶的神威軍重新整編,將那些訓練好的,除去滿身匪氣的五百來號人整編成一營,美其名曰新義勇軍,安排從塞外送突厥部落回來的宋福當營長,又單獨和他談了一個多時辰,這才叫他們上路。當然隊伍裏邊少不了暗影的人。
處理完這件事,接著便是緊鑼密鼓的開始書院的改造。魏征這幾日按照無憂的辦法已經開始重新將書院裏的人事做了調整,院正一職叫曲先生擔任。曲先生大名叫曲承恩,居然是隋文帝楊堅當政時第一批由科舉製產生的二榜進士,倒是叫李向有些吃驚。
其他的人也按照能力大小各自有不同的分工,值得一提的是那三個老學究王通幾人,都被李向聘為學院的名譽講師,待遇頗高,也給夠了幾人麵子,三人也就樂得其所的在書院常住下去。
還有就是孫思邈的醫學院正式落戶書院中,第一批學生正是孫思邈到處收攬到的有學醫天賦的一批孤兒,李向也沒有吝嗇,直接給了孫思邈一大筆錢,叫他添置必要的器材和藥材,並且囑咐他一定要把這幫孩子好好調教出來,將來這些人有大用。
另外李向還從義勇軍和特種兵中挑選了一些成績不是太好,身體素質不高的軍人也加入到醫學院中,叫孫思邈教授他們戰場急救等知識,以後當做軍醫來用。
這些事都忙完了,也用了李向三五天的時間。
不過叫李向有些吃驚的是,這幾日間,裴翠雲和唐碧瑩兩位女將走馬上任,將縣衙的衙役們整頓了起來,並且承擔了縣衙平時的工作,以及整個龍門縣城的治安巡邏任務。
沒想到兩女還真的有些本事,短短幾日,就將那些每日間不怎麼精神的衙役們整的服服帖帖的,還成立了糾察隊,相當於後世的城管,每日間在大街小巷來回巡邏,管理那些小商小販,還真的卓有成效。
波斯商人的事情李向已經將自己的意見和奏折遞給了楊廣,至於楊廣怎麼處理李向就管不著了,不過李向私下裏已經和那兩個波斯人達成了協議,偷偷的將他們從波斯帶來的那些蔬菜種子都買了下來,就等著一開春在龍門城外購置的土地上種植了。
還有就是葉家兄弟兩人已經正式帶著自己手下人在龍門山中開礦了,估計用不了多久龍門就有自己的礦場和煉鋼廠,到時候隻要能煉出上好的鋼材,那李向就能打造出好的兵器,自己的義勇軍戰鬥力將會大大提高一個水平。當人李向心中還有許多這個年代沒有的想法,隻要有了條件,他就會慢慢的都拿出來,用到自己的隊伍中。
雖說事情都處理的比較順利,但李向老是覺得心裏頭有些隱隱的擔憂,要說是什麼事情,一時間又不知道是哪裏出問題。索性也不去想了,便將精力放到義勇軍身上了。
本來李向從塞外回來後,心中便有了一些想法,可是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後來又有李建成和楊廣的麻煩事兒,李向就將這些事兒都放到了一邊。
今天正好沒有其他的事情,李向便帶著幾名隨從,騎馬到了城外義勇軍的營地,趁著天下大亂之前,著手改造義勇軍了。
現在的義勇軍新兵老兵加起來已經有小八千多人了,雖說名義上還是李向設立的那幾個營,外加一個特種兵連,但實際上每個編製的人數早就遠遠超過了原先的設置,比朝廷允許的數量更是不知多出了多少。
老兵有將近一千多人,大多是三次征兵後跟著李向出征過塞外的,這些人中又以最先成軍時,被李向親自訓練的那些人為核心,大多數已經擔任了現在各個隊伍中中低層的軍官了,甚至有些技能突出,或者有特殊本領的都可以和李向原先任命的那些排長平起平坐了。
當然還是新兵為主,李向帶兵出征後,無憂和魏征商議擴大征兵規模,盡快多訓練出一些能夠上的了戰場的兵士們,誰知道李向不在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畢竟李向走時可是帶走大部分能夠用的主力。
謀劃好後,無憂便找來了羅成和何峰,將事情安排了下去。李向不在龍門,羅成便擔起了龍門的守衛工作,因此所有征兵的事情全都壓在了留在軍營中的何峰身上。
何峰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一個文人也能成為將軍,一開始還真的不太適應。好在他是最早跟著李向訓練義勇軍那批人中優秀的一個,沒幾天時間也就習慣了,漸漸地便像模像樣的做起了這個文人將軍。
征兵還好說,畢竟義勇軍的名聲已經散出去了,十裏八鄉都知道這支隊伍是李向李都尉創建的,而且待遇好,紀律好,沒幾天時間龍門周圍郡縣的有誌青年便紛紛來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