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大開眼界(1 / 2)

說來也巧,整整一冬天老天爺都沒有下半點兒雪花,河南郡各地都已經做好第二年歉收的準備了,偏偏這時候下起了大雪。

晚上吃完飯,李向信步走到山口處,選了一個稍微高一些,又平坦一點兒的落腳處,在雪中舉目四跳。

“這個年代的冬天好像也不怎麼冷啊!”李向自己心裏腹誹一下,順勢裹裹身上的皮裘。不能說李向的感覺出了差錯,因為隋唐後,整個世界的氣候出現了兩次大的寒潮,氣象學中稱為小冰河時期。

其實中國曆史上一共出現了四次,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未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如果李向知道這點的話,他就會發現有時候氣候也能影響一個王朝的興衰與更替,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

當然小冰河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最嚴重的是明末崇禎當皇帝的那幾年,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就是對他最好的映襯。

李向並不去關心這些,他想了這麼多主要還是因為特種大隊訓練的事情。他很早以前就已經叫何峰找工匠製造好了雪橇,對,就是雪橇。本來是想叫特種兵訓練時用的,可惜他走的比較急,等從塞外回來了,事情又一波接著一波,也就沒有再提。

現在正好要訓練特種大隊,李向便舊事重提,想到了這個,當然除了滑雪外,李向還準備叫這些粗枝大葉的家夥們學會遊泳、化妝偵查等等這些必備的技術。天公作美,說要訓練滑雪,這不就下起了大雪?

第二日李向朦朦朧朧聽到外邊好像有叫嚷聲,便揉揉眼,睜開眼看看天色,灰蒙蒙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時辰了。聽到外邊已經聲音越來越大,知道大家都已經起來訓練了,便幹脆利落的起床,揉揉僵硬的臉頰,裹好衣服出了營房。

好家夥,一出來才看到外邊依然在下雪,而且好像看上去比昨天的還要大,天地真的已經成了一個籠統的世界,到處都是白茫茫的,李向都看不清楚遠處的營房在哪裏。

張方洛給他安排的兩個親兵都在營房門口站崗,看到李向出來了,這才走過來詢問李向要去哪裏,需要他們做什麼。李向叫他們去把張方洛叫來就好,又安頓他們,這麼冷的天不能站在那裏不動,要麼進屋裏去站崗,要麼就到外邊多走走,像現在這樣容易凍死。

兩個親兵不知所措,以為李向對他們不滿意呢,李向又給他們解釋了半天這才讓他們放心。又耽誤了不少時間,張方洛終於來了,滿頭大雪,鼻孔冒著冷氣就進來了。

李向叫他在屋中先暖和暖和,便問他東西取來了沒有。張方洛點點頭,說東西是取來了,就是不知道幹什麼用的。李向笑道:“這個天氣正好用到,一會兒我帶著你們再回一趟山那邊的大營地,你看看就知道了。”

張方洛雖說心裏好奇,但又不能催促李向快些走,隻能在這裏等著。大概李向也看出他的意思了,便笑笑,站起身一邊朝外走,一邊道:“看來你是等不及了,也好,我也正好活動活動筋骨,走吧。”兩人出了營房,朝著訓練場走去。

營房和訓練場也就兩步地,但李向走的卻很認真,不時停下彎腰用手攥一些路邊的雪看看,有時候還用腳使勁兒踩踩,也不知道幹些什麼。

見到隊員們已經站在那裏列隊了,李向老臉一紅,心道好在剛才聽到外麵的吵鬧聲了,要不還不知道睡到什麼時候去呢,這些兵士還不得凍壞了。他沒有說別的,隻是叫張方洛趕緊將取來的雪橇給大家發下去。

張方洛說已經發下去了,就是不知道怎麼使喚,這才一直在這裏等著都尉呢。李向臉上有些掛不住了,低聲問什麼時辰了,張方洛笑道:“已經巳中了。”李向一拍腦袋,心想怎麼一覺就睡到十點鍾了,趕緊叫他給自己也取來一套雪橇。

看了看雪橇做的不錯,夠結實,底麵兒也夠光滑,便有模有樣的穿上,這才對著隊員們道:“按照我的樣子大家都穿好了。”

九個小隊便開始各自收拾各自的,沈風的二小隊最先穿好,而且沈風還滑了一圈兒,倒是叫李向有些吃驚。招手將他叫了過來問他怎麼會用雪橇。

沈風便回道:“報告都尉,俺老家原先是燕郡懷遠鎮的,後來皇上三征高句麗,俺爹和俺哥都跟著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俺們全家就搬到了涿郡。前段時間俺娘也沒了,正好聽說都尉這裏征兵,俺這不就過來了。”

李向一聽就明白了,原來這個家夥老家是東北的啊,那就沒的說了,白山黑水間到了大冬天行走不便,雪橇便是他們的代步工具,怪不得他會滑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