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江南,雖說已經到了初春了,但這裏卻並沒有多少春天的氣息。隨著楊廣出江都巡視塞外,南方一些蠢蠢欲動的勢力便開始活動起來,大家族紛紛派出親信子弟,到十裏八鄉去收購糧食和鹽巴和鐵器。
那些橫行鄉裏的酷吏牙差也像冬眠後的地鼠一般,從各個陰暗的角落裏冒出了頭,江南各郡頓時間烏煙瘴氣,百姓怨聲載道。
好在江南雖說也經曆了南北朝大動亂,但元氣並未大傷,究其原因,一則這些年的戰亂大多都是在北方各郡間展開,就算零星的波及到了江南,也沒有形成什麼破壞力。
另外就是大隋的南都江都地處江南,楊廣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在江南一帶布防了大量的軍隊,也間接穩定了江南的局勢。
這些都是明麵上的事,就連老百姓大體上也都清楚的很。
其實要說江南沒有經曆重大的戰火,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江南的世家起了很大的作用。
江南世家與北方五姓七家雖說都是大隋王朝的頂級豪門,但要真正比較一下的話,還真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五姓七家再怎麼強悍,也都是在北方,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都是以地名代之,說白了就是當地的豪強。
但是他們比豪強厲害的地方就在於這些世家都是傳承了幾百年,族中子弟各個都是重點培養出來的,大家族中都有自己的族學,子弟成年後都入朝堂為官,幹預政治,少數經商,控製經濟命脈,再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傳承,到了隋末已經是一個個龐然大物了。
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幾大家族間也少不了這些。於是合縱連橫,奇計頻出,當然最多的還是世家大族間的通婚。這不僅解決了他們之間一些矛盾,更加使這些家族勢力大增,淩駕於朝廷和法律之外,就連楊廣也不得不想盡辦法來限製,所以才有了三征高句麗的殘敗。
和五姓七家相比,置身於南方的江南世家則是一家獨大,以蘭陵蕭氏為首,獨領風騷。
蘭陵蕭氏是頂級門閥,興起是在西漢宣帝時期大臣漢太子太傅蕭望之開始的,而自東漢至西晉末年二百餘年中中落,至西晉末年南遷之時,因家族之大而使司馬氏安置蕭氏於江蘇武進,史稱“南蘭陵”,故依舊以蘭陵蕭氏相稱,為南朝“四大僑望”,貴不可言。蘭陵蕭氏真正的崛起早在東晉末年就已經為天下門閥,自此之後,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國時才與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可謂延綿中古的千年世家,頂級門閥。北周著名詩人庾信譽之為“派別天潢,支分若木”,就連大文豪蘇東坡也讚道“搖毫欲作衣冠表,成事終當繼八蕭”。南蘭陵蕭氏創建了齊梁兩個皇朝,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還有大批的文臣武將,文人雅客。
楊廣的皇後蕭後還是蕭銑的叔伯姑母。
隋末江南蕭氏一族族長蕭銑出身皇族,祖上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蕭衍,曾祖父蕭詧又是南北朝西梁的開國皇帝。祖父蕭岩,在開皇初年,背叛隋朝降於陳朝。開皇九年,隋朝滅陳朝,蕭岩被隋文帝誅殺。蕭銑少時孤貧,以賣書謀生,侍奉母親很孝順。隋煬帝時,因外戚之恩提拔為羅縣令。
雖說到了蕭銑這一代蘭陵蕭氏已經式微,但血管裏流淌著幾代皇族血液的蕭銑卻從未放棄心中的夢想。況且蕭氏一族雖說衰落的太快,但出自蕭氏族學中的門人弟子在朝廷中還是比比皆是的,尤其是在江都這個南都中,更是一抓一大把。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出自蕭氏一族的門人們心中同蕭銑一樣,同樣懷著複國的夢想。這就是世家大族最可怕的地方,他們不但能培養出人才,還能給這些人徹底的洗腦。
別看蕭銑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羅縣令,好像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其實私下裏就是朝中的那些高官大員們也不敢小看蕭銑這個小人物,因為蕭銑不止代表了他自己,而是代表了蘭陵蕭氏,更是代表了那些心中懷有梁朝大臣們的正統之心。
一句話,蕭銑隻要活著,一旦要舉起反隋的旗幟,那他就是正統的化身,那造反也就有了理由,師出有名。可以說隻要蕭銑振臂高呼一聲,推翻暴隋,重建梁朝,就會有無數的人為之搖旗呐喊,這就是世家大族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