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李向算是明白了,原來這些門派就是廣撒網,釣大魚啊!不管有沒有效果,隻要他們看上的人就都派人去接觸,然後留下一些人手不斷的觀察,直到有一天其中一個人真的坐了江山,那他們也就跟著飛黃騰達啊!
好手段,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啊!
看著老東西眼中的狡猾之色,李向覺得這個時代就沒有愚蠢的家夥,一個個油畫到了極點。原來自己一直覺得遊刃有餘的事情,其實那是人家根本沒打算設計你,真要被這樣的人盯上了,那日子可不好過啊。
老東西發現李向突然間不說話了,然後還咬牙切齒的,一下子有些緊張了。他可沒打算真的要得罪李向的,更何況現在可以肯定李向是神仙弟子了,這要得罪了,倒黴的可不是他一個人。
老家夥也光棍兒的很,一看情況不對,直接就跪倒在李向麵前,以頭搶地,咚咚咚磕個沒完,把李向都嚇了一跳,這是怎麼回事。
老家夥一邊磕頭,還一邊偷偷瞄著李向,見李向不解,他才解釋道:“大人啊,剛剛是老朽多嘴了,害的大人操心了,大人千萬不要生氣了。雖說我們也在別人那裏有自己的子弟,但自從知道大人後,我們就知道這個天下以後一定是大人的,所以大人看能不能將老朽那個頑劣的孫子收在門下,也好叫他日夜伺候在大人身邊啊!”
老東西原來在這裏等著李向呢。
對於李向一個來自於現代的人來說,他接受過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在這個年代裏絕對會被人們當做一個奇葩、妖孽來看待。況且他自己一邊無奈的去適應這個時代,一邊有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改變一些東西,弄的他自己都有些迷茫了,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
收個徒弟在這個年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可在李向看來卻非常的新鮮。後世一個老師要是正常的教上十年書的話,可以說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了。可這個時代不同,收徒是很有講究的。
不是什麼人都能收徒,也不是什麼人都能當徒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思想根深蒂固的紮根在百姓的心中。
老師不是那麼好當的,先要有才,然後要有人欣賞,還要有人不遺餘力的去將好名聲散播出去。老師也分好幾種,聖賢、大儒、先生和匠人。
大儒說白了就是名聲好到全天下隻要是個人說起來就要跳大拇指讚一聲:“沒錯,那是神仙一樣的人,值得尊敬。”然後便是唏噓一下自己沒有本事入得人家的法眼,最後便是教導自己的子孫一定要向人家看齊種種。
這樣的人不多,但每個朝代都會有那麼幾個出名的,也算是全民偶像吧。
先生就多了,隻要是有學問的,或者說隻要是“士”這個階層的人,一般都能叫做先生。不一定全部是教書的,也有的隻是一種敬稱。能被人稱作先生的人一般就有資格去頤指氣使的教訓一下老百姓了。
說的再直白些,先生就是這個時代邁入公務員行列的一張憑證,有了這個稱呼,到了哪裏見到縣官都是可以不拜的。這就是階級!
匠人之所以也能收徒,完全是靠的手藝。不管社會到了那個階段,官員永遠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底層的老百姓。官員們可以憑著自己的才學或者能力晉升,然後封妻蔭子,笑傲朝堂。百姓就不成了,他們也要活下去,靠什麼?答案隻有一個,手藝!
手藝又有很多種,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幹什麼,總會有出類拔萃的人出現,這些人是老百姓,不能叫先生,因此統統被稱作匠人了。
匠人收徒弟其實也很嚴苛的,既要有慧根,就是天賦,還要有品德,而且品德還很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年代很多手藝都是家傳的,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怎麼能隨隨便便傳給別人呢,所以很多手藝到了後世就消亡了。
匠人的徒弟一定是匠人,這是必須的,因為朝廷需要這些人,而且還不希望這些人擠進朝堂中,那隻有從身份地位上做出限製。所以才有了士農工商這樣森嚴的等級。
最後說說聖賢,聖賢是什麼?百姓眼中就是神仙,官員眼中就是護官符、登天梯。要是哪一朝能出現一個聖賢,那可不得了,一個個爭破腦袋都想和聖賢扯上關係。隻要有點兒關係的,那以後升官的路一定是平平坦坦,再無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