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改革交給無憂和那幫精力旺盛的女強人,李向便有更多的時間去看看自己的“領地”了。又是一個明媚的春日,叫上魏征、長孫無忌,又去和高士廉說了一聲,看看老人家是不是也願意一起去看看。
老人家沒有猶豫便要跟著一起,於是又叫上羅成,五個人沒有帶一個兵士,穿上普通的衣服,美其名曰微服私訪一下。
龍門還是那個龍門,隻是將近一年的休養生息和建設,現在的龍門更有活力,更加吸引人了。主街道兩邊的房屋全部被建成了兩層小樓,大多是做生意的商家所有。
龍門商會幾次開會後合理分配了各個行業按照發展速度和龍門需要可以擁有的商鋪最大數量,又通過了互相之間守望相助的行業規則,一時間龍門商業大盛,已經隱隱有趕超洛陽和大興的苗頭了。
在主街道平行的位置上又修了兩條筆直的水泥路,作為輔道商會將車馬行和貨棧倉庫等行業規劃在這兩條街上,是的整個龍門縣城中顯得更加整齊合理,沒有過去的擁堵雜亂。
三條南北直道又用幾條水泥小道隔成了一個個四四方方的小區域,稱作坊,據說是從大興城學來的。城市總規劃師魏征先生的目標是將龍門打造成和大興一樣有一百零八坊的超級城市。李向對此樂見其成,反正現在有了水泥,雖說鋼筋這種東西還沒有辦法弄出來,但比起以前用黃泥土坯建的城不知要好上多少了。
魏征既然有這樣的想法,那還是要大力支持的。
現在李向一行人就站在城外一處工地上,人頭攢動的民夫不斷在眼前跑來跑去,有的推著一車土,有的則是一群男子赤膊,齊心合力的拉動一塊巨石。工地上熱火朝天,李向都覺得後世的建築工地也沒有眼前這樣宏達的規模。
問了魏征才知道,這個家夥居然現在已經開始修建外城城牆了。
這可是個大事情,要知道在古代沒有皇帝和朝廷的允許,是沒有那個地方長官敢私自修建城牆的,這是違法的!
朝廷要是知道有人敢這麼幹,絕對會在第一時間派禦史和當地周邊的兵馬一起來和你講講道理的。這是要幹嘛,想造反?做好防禦?哪個皇帝會叫這樣的隱患留下。
李向其實進駐龍門時就對這裏做了很細致的調研,龍門原先的縣城本來就很小,好在經曆了不少戰亂,人口也少,根本就沒有發展,當時還足以滿足官府和百姓居住的要求。
可經過多半年的建設,現在的龍門人口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了,原有的龍門縣城就有些狹小逼仄了。李向也想擴城,但想想楊廣那個小心眼兒,還是決定算了。但李向卻有意無意的將許多官府掌握的產業都建在了城外,一來是為了技術的保密,另外就是變相的擴城,隻是沒有用城牆包圍罷了。
還有就是縣城中原先有的許多百姓的田地都已經被官府收回了七七八八,現在百姓的地都被置換到了城外的荒田上了,李向還將從波斯商人那裏買下的那些新作物種子有計劃的分發給農戶,教授他們如何種植,就等今年秋收後看收成了。
一開始百姓們還有些抵觸,畢竟那些不認識的種子叫他們心裏不安,要是秋收的時候一下子糧食少的可憐,那可就白瞎了。
好在李向也清楚這時候人們對新事物接受的程度太差,實在不敢恭維,於是他用縣衙和自己的人品擔保,要是秋後糧食產量沒有以前的好,那他就自己賠給百姓們糧食和錢財。百姓們居然就這樣接受了他的承諾,這叫李向很長一段時間沾沾自喜。什麼時候自己的人品這麼堅挺了!
百姓的地到了城外很遠的地方,官府總要對百姓們有所保護的,萬一被山賊土匪給糟蹋了、搶劫了,那這一年可就夠受了。於是李向接著就下令義勇軍和神武軍不斷輪換幾個小隊在百姓們的田地周圍駐紮訓練,順便就保護了。
其實不管做了多少事情,李向的目的就在於要把龍門縣城由原先的一小塊地方,往四周發展。當然他可沒有像魏征那樣居然想要建成另一個大興城,隻是想發展人口和商業,積攢自己的力量。
魏征得意的在李向麵前誇誇其談,在李向不在的這兩個月他多麼多麼辛苦,多麼殫精竭慮的去考慮哪裏可以建城牆,哪裏需要有角城,哪裏是甕城,以後還會有多少高大的城門等等。
李向沒有去打斷他,自己手下有這樣積極性高的人,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助力,就叫他慢慢去做吧。可他不表態,不代表其他人不驚訝。
第一個驚訝的當然是剛來龍門沒有多久的高士廉老大人了。高士廉首先要問的就是魏征怎麼有魄力去做這件事情,要知道造反的罪名可不是他能擔得起的。誰知道魏征一臉奸笑的說他根本不怕,建外城時魏征就用李向的名義給楊廣上了一道奏疏,說龍門周圍到處都是山賊叛軍,現在龍門百廢待興,剛剛有些起色了,不能就這樣被這些家夥來破壞,所以請求朝廷允許龍門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