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不小一出鬧劇也算是為這幾日雜七雜八發生的事情增添了一絲的趣意,天色已晚,各自回房不提。李向躺在榻上回想著父親和母親的對話,心裏暖意驟升。不管是這一世還是上一世,他都有好父母相陪,聽上去很普通,但真正能享受到這種溫馨的大概還真的不多。
為自己不幸的死去和穿越默哀的同時,也為自己能夠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感到欣喜。年紀還小,不適合談婚論嫁,但這並不妨礙他先定下自己的小情人。
一想到自己未來的老婆是中國千百年最成功的皇後之一,李向就有些小激動。如果現在他還能聯係上未來那個世界的人,他估計自己一定會大聲的宣布,“李世民的將來的皇後現在就要和我定親了!”,想想還真是一種惡趣味。
不管怎麼說,眼下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但定親這件事情還是不需要自己操心了,有著父母在身後操辦,他也放心的很。
不知為什麼,想到無憂時竟然同時想起了那個小蘿莉。身為貨真價實的公主,錦雲絕對有著尊貴的地位和極大的權利,但同時她又有著無法回避的命運安排。
都說天家無小事,也說帝王家最無情,李向不知道錦雲將來的命運會不會也成為許多王朝公主一樣的政治犧牲品。和親、拉攏勳貴、收買人心,這些手段都是成為一個皇帝必須要掌握的初級技能,而這種技能的運用當中一定少不了公主的存在。
對外皇帝可以讓公主遠嫁千裏,為的就是和鄰國的君主達成短暫的和平;對內,公主可以成為帝王和臣子間良好溝通的紐帶,驅動的潤滑劑。皇帝有著三宮六院,從來不缺後代。公主這個特殊群體的存在,在曆史大舞台上注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皇子多了朝廷會出現很多麻煩,公主多了就不一樣了。曆史上超生能力強大的皇帝比比皆是,公主這個在百姓眼中神秘的人群,在掌權人物眼中還真的不稀罕。
當然物以稀為貴是普世法則,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公主作為有著一定價值存在的特殊群體,當然也存在於法則之中。
雖說掌權者對於公主的存在習以為常,不會過於重視,可在民間百姓們對於公主的態度,就像高官皇帝一樣,也是上天一般的人物。畢竟公主在整個天下百姓中還是太少了,這樣的一個群體,絕對是所有百姓都要仰望和珍惜的。
因此史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片段來記載,比如某某朝代一個窮小子寒窗苦讀十載,最後金榜題名,做了狀元,然後接下來便是迎娶公主這樣的橋段。每當讀到這樣的片段,百姓們就會當做一個鮮活的正麵榜樣來教育自家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一輩子奮鬥目標就是娶公主,光宗耀祖。
無可厚非,誰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個年代底層的百姓誰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接觸到朝堂,乃至皇家的秘聞,所以才會對娶公主有著一種偏執的向往,畢竟這是一步登天的一種捷徑。
真的是這樣嗎?
不要說史書記載了,光是李向自己都清楚的知道許多公主悲慘和無奈的命運,以及她們短暫的閃耀後快速熄滅的人生。
漢朝的魯元公主、館陶公主還算好的,烏孫、細君、解憂這三位公主遠嫁匈奴,命運和她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她們和親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平,可在她們不屑努力的同時,漢朝的皇帝和匈奴的單於卻在不斷的進行著戰爭。
可想而知,不管兩國間誰勝誰負,作為和親的公主夾在中間會是什麼樣的待遇和境況。
不過好在漢朝還算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朝代,公主們大多數接受宮廷教育,不敢越軌,可到了隋唐時期,公主們的生活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隋唐時期,特別是唐朝以來,天下一統,百姓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樣當權者們的生活也是今非昔比了。在奢華的生活和對百姓無度的索取後,他們的想法也漸漸不再專注於生活本身了。
有句話叫“飽暖思淫欲”,既然物質上已經沒有更多的追求了,那麼接下來這些掌權者們便開始朝著精神生活努力了。這群掌權者中當然也包括公主這個特殊的群體。
從漢朝開始,公主出嫁不是說將公主送出皇宮嫁給某個青年才俊或者大臣將軍,而是這些要娶公主的駙馬“嫁”給公主,叫做“尚公主”。皇帝嘛,總要顯示出和一般人不一樣的身份地位來,“尚公主”便應運而生了。
其實說白了“尚公主”就是後世的“倒插門兒”,駙馬都是皇帝精挑細選的,目的很統一,對自己的皇家和江山有大用的,或者幹脆就選一個長得過得去的窩囊廢,就是這麼簡單。